台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電機所醫工組)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簡稱生醫電資所,原電機工程學研究所醫工組)簡介



資料轉載來源:
http://www.bebi.ntu.edu.tw/top.html
http://reg.aca.ntu.edu.tw/college/search/gradshow.asp?gid=001100

國立臺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台大生醫電資所,原為台大電機工程研究所醫工組,於2006年8月升格,結合生醫資訊領域正式成立,首任所長為李百祺教授。

簡  稱:生醫電資
學  群:資訊(含電機)
系所主任:賴飛羆
系所網址:http://www.bebi.ntu.edu.tw
電子郵件:bebi@cc.ee.ntu.edu.tw
電  話:02-33664961
傳  真:02-33663754

10617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博理館410室

本所簡介

       國立臺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簡稱 生醫電資所)於200681日正式成立,本所的獨特性在於電機與資訊兩大領域的結合,進行生物醫學之前膽研究及跨領域教學。 換言之,生醫電資所的主要使命在於提升跨領域的研究及教學,以因應生物科技的快速發展,這些領域有︰生醫電子、分子/細胞/組織影像、生醫訊號處理、生醫光電、感測器、微陣列分析、電腦輔助診斷、生物資訊學、系統生物學以及醫學資訊學等,為了在此專業領域中 追求卓越,並謀求進一步的研究合作,整合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是相當必要的。 
      
       
2006
8月,生醫電資所開始招收博士班,目前每年招收17名博士生加入生醫電資所的行列,碩士班也於20078月開始招生,每年有44名碩士新生加入(2名在職專班)。本所有27位教師,來自不同領域的背景,包含了電機工程、資訊科學、生 物、藥學、生醫工程以及生命科學。本所的課程設計也提供學生有足夠的跨領域訓練,以迎合生物科技此一領域的挑戰,目前,我們針對重要的生醫問題進行整合性 的研究,同時也和生醫電子及生物資訊相關產業合作,及進行跨領域的訓練和教育,我們期待本所持續的成長茁壯,並對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領域做出貢獻。

 

發展重點

  生醫工程學所涵蓋範圍計有生醫材料、生醫力學、生醫電子、生醫資訊、生醫影像、生醫光電以及臨床工程等主要領域,涉獵甚廣。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將致力於 前瞻課題之研究,包括後基因體時代所需之生物資訊研究奈米生醫科技高齡化社會所需之醫療科技等領域。唯有 整合研究團隊進行跨領域的科技研發,進行上述前瞻課題之探討,配合政府的既定政策與發展方針,並整合本校生物醫學領域現有之資源與人力,才能提升國內生醫 產業的技術水準,落實人才培育與生醫電子與資訊科技研發之目標。配合以上各研究主軸,本所初期發展之具體方向與研究重點將包括:

一、奈米生醫科技

  奈米科 技及生物科技是21世紀最受重視之二大研究領域,二者之結合在生物醫學上將產生許多重要突破。奈米 生醫科技可定義為將奈米尺寸之材料、系統或技術運用到疾病的預防、診斷與治療上之相關研究。目前世界各先進國家均在此一領域投入大量之研究資源,而本研究 所成立之後亦將整合奈米科技與生命科學二大領域,以運用在靶向藥物輸送、使用奈米粒子之分子影像、奈米等級之顯微造影、奈米機電科技應用、奈米陣列之仿生 感測系統建立、奈米材料之生物效能探討等前瞻性研究,並結合奈米材料本身所具有之特殊聲光電磁特性,使目前之生醫診斷與檢測系統更精準、更易個人化與微小 化。本主題主要研究奈米技術與生物醫學的配合應用。包括生物晶片,植入式感測系統等即時蒐集病患資訊的技術。這些資訊可以配合醫學資訊系統進行進行即時的 病患監測或遠端醫療。除了感測以外,奈米生醫還涵蓋了多樣化的生物晶片,例如 Lab-on-a-chip 晶 片實驗室,可以利用晶片進行即時的生物化學或分子生物學分析。Lab-on-a-chip 的發展 和計算藥物學可以相互配合,以最迅速最有效益的方式進行藥物的合成與分析。本主題的發展可以直接帶動生物醫療產業的躍進,提升國內生醫技術產業的水準與產 值。

二、生物資訊

  本所在 生物資訊領域方面,將致力於結合資訊科技領域及基礎生物醫學領域之教研人員,共同針對「生醫資料分析與探勘」、「計算系統生物學」、「計算藥物學及計算化 學」等主題進行最尖端的學術研究,並培養博士級及碩士級高級研究人才。在生醫資料分析與探勘方面,研究重點包括生物晶片(微陣列)資料分析、DNA與蛋白質序列分析、基因及蛋白質結構與功能分析、生醫資料探勘等。在計算系統生物學方面,研究重點則是針 對基礎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問題,建構數學分析及模擬計算的系統模型,以作為分析及模擬尖端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現象的基礎。在計算藥物學及計算化學部分,將 針對藥物及疫苗開發所涉及的量子化學計算及化學動力學計算建構新的計算模型以及設計更有效率的演算法。

三、醫學資訊系統

  本所在醫學資訊系統方面的研究將結合資訊科技領域及臨床醫學領域之教研人員供同針對醫學資訊應用所涉及的網路系統、多媒體系統、資料庫 系統以及平行計算、分散式計算、即時計算之軟硬體設計與演算法分析等議題進行最尖端學術研究。

四、生物晶片與生醫微電子系統

  此領域 包括生物晶片的微光機電研發技術、光學及電子的檢測技術、數位訊號處理與影像辨識技術、基因體的判讀及分析等。技術研發之重點是定位在生物訊號感測微電 子、微光機電、電子訊號處理等軟硬體及系統工程的量測平台之設計與研製。除此之外,也將包括有關單電子電晶體及單分子能譜與影像檢驗的顯微光譜與影像量測 技術之研發。另一方面,亦將結合電資學院內的電機系、資訊系、光電所、電子所、電信所、網媒所以及本所內有關電子與資訊方面的人力,積極發展智慧型、微小 化、非侵入式、無線式之感測、監測與傳輸技術。應用積體電路及系統單晶片(system-on-chip; SOC)技術,設計及研發生物量測及醫學診療的電子儀器系統。

五、生醫光電技術

  生 醫光電領域的發展迅速,其目標在於結合最新的光學技術,從事各項生物醫學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主要需從事之關鍵技術包括半導體雷射之研發與應用,奈米或量子 生物光電感測技術、導光元件與技術、光譜或螢光光譜在生醫方面的量測與應用、光學式顯微影像的造影及分析技術等。運用高解析度之顯微成像技術與光操縱技 術,可以從事基因體學與蛋白質體學等之尖端研究工作。此外,發展各項生物標識與定位技術,可以從事光學式疾病早期診斷、極小侵入性診療等醫療應用技術之開 發。相關核心技術包括生醫螢光技術、共焦顯微技術、超快雷射技術、多光子雷射掃描顯微技術及生物晶片檢測技術等。

  本所定位主軸是研發與生物技術相關之電子及資訊科技,結合光電、微電子、微光機電、資訊、通信、訊號處理等技術並擴展到生醫工程方面的 應用。配合醫學院、生命科學院、生農學院、工學院及理學院等相關單位,除追求為上述學術領域之卓越成就外,並透過校內現有之技術移轉、授權及產業合作機 制,擴大合作之範圍,進而促成國內生醫產業升級為另一主要發展目標。

【環保】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台灣媽祖魚)

【環保】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台灣媽祖魚)


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台灣媽祖魚)-
圖片來源:http://davidli.pixnet.net/blog/post/30758853

最新消息:
    ⊙目前【
守護白海豚保育認股】行動,僅招募認股意願書,暫不收取任何費用,待六月提出公益信託申請並完成程 序後,正式召開記者會進行資金募集,請大家特別留意,勿輕易轉帳受騙。


線上認股: https://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formkey=dE1CdEs2UG5adTNRNUl5ZHJ2bkFOTVE6MA


有「媽祖魚」之譽的中華白海豚已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保育紅皮書的「極危」等級;保育團體2008年八月十三日向農委會陳情,呼籲政府立即展開搶救。(圖:福爾摩莎保育研究小組提供)  //中央社 資料來源:http://mirror.epochtimes.com/b5/8/8/13/n2226902.htm

本文轉載自 http://et.e-info.org.tw/node/112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搶救台灣母親之河濁水溪口,保護瀕臨絕種台灣白海豚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現在您可以買下濁水溪口的一小畝濕地,種下保護白海豚的希望、種下台灣永續發展的未來,留給下一代子孫一片台灣母親之河口海岸濕地淨土。

白海豚有難 海岸大開發

台灣中西部海岸有一群鮮為人知的白海豚,又叫做台灣媽祖魚,正受到嚴重人為干擾和開發威脅,族群數量不到100隻,已被聯合國列為最高保育等級,即將面臨絕種的台灣白海豚。過去三、四十年來許多重大開發案逐漸壓縮、污染台灣白海豚的生存環境,導致族群數量銳減瀕臨絕種。

如今又將在濁水溪口海域填海造陸超過4000公頃的工業區,興建國光石化輕油裂解廠。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年代,每年排放1200萬噸二氧化碳的國光石化,不但加速暖化趨勢而且影響到國土安全,這將是導致這群白海豚滅亡的最後一塊大石頭。現在,如果我們袖手旁觀沒有任何行動,那台灣白海豚將會是本世紀繼長江白鱀豚後滅絕的哺乳類動物。

大家一起來 救援白海豚

濁水溪口的泥灘地海域不但是台灣白海豚迴游覓食的棲地,更是彰化淺海養殖漁業區、國際候鳥重要的覓食生態環境。而國有財產局極有可能以1平方公尺100元的便宜價格,賤賣給民間財團國光石化公司超過2000公頃的泥質潮間灘地。

為此,我們要用國民信託的方式,透過每個人的「一股」力量共同把國土買回來,不能讓國家以低廉的價格販賣珍貴且無可回覆的生態價值。國民信託在國際上早已成為全民以自主的力量,參與維護國民共有財(生態環境、文化史蹟等)的重要工具,人民才是台灣最大的財團,為了台灣永續發展的未來,我們決定站出來,保護全民的環境與我們賴以維生的海洋。

認股購買 白海豚生活的廊道

第一階段我們預定買下台灣白海豚的迴游廊道(200公頃),第二、第三階段再募集基金買下周邊1800公頃的泥灘濕地(如圖)。可以根據您的喜好,認股購買濁水溪口任一區域有代表性的生態和景觀。請大家填寫購買濕地的認股意願書,踴躍認股,一股不嫌少,百股不嫌多。我們將用90天的時間來募集認股書,全民都可以來當地主。百萬份的買地認股意願書就是我們表達守護環境的聲音,填寫認股書不必先支付買地的金額,待6月底向內政部提出信託申請核准通過之後,再向各位募集認股的金額。

回到 全民來認股 守護白海豚 首頁 

造成皮下黑色真菌症的黴菌

造成皮下黑色真菌症(subcutaneous phaeohyphomycosis)的黴菌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黑色真菌症(phaeohyphomycosis, pheohyphomycosis)是種罕見疾病,由數種黑色黴菌造成的機緣性(opportunistic)黴菌感染症,常接觸泥土的工作者與免疫力低下的人(如糖尿病、癌症、愛滋病患、使用免疫抑制劑、廣效性抗生素者),是受到感染的危險族群,可產生全身性或皮膚方面的疾病。在皮膚科方面,多以皮下黑色真菌症(subcutaneous phaeohyphomycosis)來表現,典型症狀為形成皮下發炎性囊腫(subcutaneous inflammatory cysts)。

造成皮下黑色真菌症(subcutaneous phaeohyphomycosis)的代表菌種如下(可能有某些菌種未收入此表):BEPA
Bipolaris

離蠕孢屬(Bipolaris spp.)為泛世界分布(cosmopolitan)的黴菌,但某些菌種則只生長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在實驗室培養時,生長相當快速,可於5日內成熟。此菌最常造成過敏性鼻竇炎(allergic sinusitis),亦可造成軟組織感染(黑色真菌症, phaeohyphomycosis)、角膜炎(keratitis)、骨髓炎(osteomyelitis)、心內膜炎(endocarditis)、 腹膜炎(peritonitis)、腦膜炎(meningitis)、腦炎(encephalitis)。

Exophiala
外瓶黴屬(Exophiala spp.)為泛世界分布(cosmopolitan)的腐生黴菌(saprobes),存在於腐木、土壤、淡水中,亦可感染魚類,偶可感染人類或其它動 物。在實驗室培養時,生長很緩慢。外瓶黴菌(Exophiala),如Exophiala dermatitidis (又名Wangiella dermatitidis,皮炎外瓶黴)可造成皮下黑色真菌症(subcutaneous phaeohyphomycosis),而Exophiala jeanselmei (甄氏外瓶黴)除了可造成皮下黑色真菌症,亦可引發足菌腫(mycetoma)。

「黑癬 (黑糠疹)」(tinea nigra)又稱為「表淺黑色真菌症」(“superficial phaeohyphomycosis"),是發生於手掌與腳掌的淺層無症狀黑色斑塊,並非真正的皮下黑色真菌症,其致病菌為Exophiala werneckii (又名Cladosporium werneckiiPhaeoannellomyces werneckii),現已重新分類且改名為Hortaea werneckii,不再分類於外瓶黴屬之下。

Phialophora
瓶黴菌屬(Phialophora spp.)為泛世界分布(cosmopolitan)的腐生黴菌(saprobes),存在於土壤、腐木、淡水中的肉屑殘渣,在實驗室培養時,生長很緩慢。疣狀瓶黴菌(Phialophora verrucosa)可造成黑色真菌症,如皮下囊腫(subcutaneous cyst)、骨髓炎(osteomyelitis)、真菌性關節炎(mycotic arthritis)、腦部真菌感染,甚至發生全身性瀰漫感染。

Alternaria
鏈格孢菌屬(Alternaria spp.)為泛世界分布(cosmopolitan)的黴菌,存在於植物與土壤之中,在實驗室培養時,生長相當快速,可於5日內成熟。此菌通常只是腐生菌 (saprobes),不會致病,但偶可造成甲癬(灰指甲)、潰瘍性皮膚感染、深部軟組織感染(皮下黑色真菌症,subcutaneous phaeohyphomycosis),亦可引起眼部感染、慢性鼻竇炎(chronic sinusitis)。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以下是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提供的參考資料:
http://web.cdc.gov.tw/ct.asp?xItem=3854&ctNode=799&mp=160

什麼是黑色真菌症?
 黑色真菌症是一種不常見、屬機緣性、由一群黑色黴菌所引發的黴菌感染症。 Phaeohyphomycosis是指許多由黑色黴菌所造成的皮下或全身性疾病,Chromomycosis一詞則更廣義地包含了 Phaeohyphomycoses以及含黑色顆粒的足菌(dark-grain mycetomas)等在內所有具色素的黴菌所造成的感染症。

黑色真菌症的流行概況為何?
 黑色真菌症為一種遍及世界各地的疾病,無人種的差異,但較好發 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赤足農田工作人員,此乃因這些致病原常存於這些區域的土壤或腐朽的木材、植物中。除了人以外,在魚類、鳥類、貓、犬以及馬亦有零星的 病例報告。
 人的病例中,通常男性因工作的關係以致發生率較高,一般而言,下肢末端是較常發生病變的部位,被認為是與土壤有較高的接觸機會有 關; 但是在已開發的國家,如日本或澳大利亞,則不見此種傾向,而以上半身的感染例較常見。

黑色真菌症有什麼症狀?
 本病在臨床表現上分為兩種形式,皮下性及全身性。皮下黑色真菌症的 症狀為產生小型粉紅色結痂的丘疹(papule),並帶有些許癢感,但鮮少會有痛感;有些丘疹呈現扁平狀。全身性的感染,通常係經由呼吸道的途徑。偶爾, 病原菌亦可能經由血行而散播至腦、淋巴結、肝、肺及其他臟器。腦型黑色真菌症病患,於臨床上會出現頭部或頸部疼痛、嘔吐、發熱以及僵直等症狀。

黑色真菌症的傳播途徑?
 致病原好存於熱帶和亞熱帶的土壤以及腐朽的木材或植物中。皮膚表面 的傷口遭受黴菌的污染是最常見的感染模式,尤其是與土壤或木屑直接接觸者;全身性的感染有可能是經由呼吸道吸入後由肺部起始。雖然創傷為引發感染的重要因 素,但於糖尿病、白血病、免疫抑制、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廣效性抗生素的病患,較易發生此機緣性感染,症狀也較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嚴重。目前尚無證據顯示本病會 直接在人與人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染。

誰是黑色真菌症的高危險群?
 農林工作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黑色真菌症要怎麼治療?
 外科手術再合併使用體表擦拭的抗黴菌藥物 (如:thiabendazole、5-fluorocytosine、amphotericin B),可說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如果病灶並未完全切除乾淨,則容易復發。 若是全身性較嚴重的感染,在選擇的藥物上可以選擇Itraconazole合併或不合併Flucytosine。

黑色真菌症的防治方法?
 1. 有皮膚傷口者要特別注意保護,注意衛生。
 2. 避免赤腳在地上行走,也應注意不要赤足於農田中工作。
 3. 預防免疫不全者(糖尿病、白血病、免疫抑制、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廣效性抗生素的病患)得到重症黑色真菌症,如小心預防病房盆栽植物污染和病房隔離措施,加強消毒。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