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菌腫(Eumycetoma)致病菌的分類

足菌腫(Eumycetoma)致病菌的分類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廣義的足菌腫(mycetoma),可分為真菌性足菌腫(eumycetic mycetoma, fungal mycetoma)與放射線菌足菌腫(actinomycetic mycetoma)兩類。一般所稱的足菌腫(eumycetoma),是指「真菌性足菌腫」,可利用硫磺顆粒(sulfur grains)的顏色,將它的致病菌分為兩大類:

 1. 深色顆粒(Dark grains): PMLE
Pyrenochaeta romeroi (須殼黴屬,又稱棘殼孢屬)

Madurella mycetomatis (馬杜拉足腫菌/ 足馬杜拉分枝菌)

Madurella grisea (灰色馬杜拉分枝菌)

Leptosphaeria senegalensis (塞內加爾小球腔菌)

Exophiala jeanselmei (甄氏外瓶黴,此菌亦可造成「黑色真菌症」phaeohyphomycosis)

2. 淡色顆粒(Pale grains): SANFA
Scedosporium apiospermum (尖端賽多孢子菌) = Pseudallescheria boydii  (波氏假性黴樣菌)
 
註:
Scedosporium apiospermum (尖端賽多孢子菌) = Pseudallescheria boydii (波氏假性黴樣菌)
舊名 Allescheria boydii (波伊德氏黴桿真菌) = Petriellidium boydii(波氏彼得菌)

Scedosporium apiospermum為無性狀態 (asexual state),具有分生孢子(conidia);
Pseudallescheria boydii為有性狀態 (sexual state),可產生閉囊殼(cleistothecium)

(可參見「【皮膚黴菌學】波氏假性黴樣菌 (Pseudallescheria boydii = Allescheria boydii)、Scedosporium apiospermum (尖端賽多孢子菌)」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2168&prev=-1&next=2167 )

Aspergillus nidulans (小巢狀麴菌,又稱構巢麴黴、構巢曲黴、鈎巢麴黴) = Emericella nidulans (構巢裸胞殼)

Neotestudina rosatii (羅薩梯新龜甲形菌)

Fusarium spp. (鐮胞菌屬)

Acremonium spp. (頂孢黴菌屬,又稱枝頂孢黴菌)
  (可參見「【皮膚黴菌學】頂孢黴菌 Acremonium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1559&next=1522&l=f&fid=18)

對苯二酚與熊果素

對苯二酚(hydroquinone)與熊果素(arbutin)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對苯二酚(hydroquinone, HQ)與熊果素(arbutin)為結構相似的常見美白保養成分。對苯二酚為一種酚羥基(hydroxyphenolic)化合物,可針對酪胺酸酶 (tyrosinase)作用,阻止dopa轉變為黑色素(melanin),進而發揮美白淡斑的效果,常用於肝斑(chloasma, melasma,尤其是表皮型肝斑)、發炎後色素沉澱(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雀斑(freckle, ephelides)、晒斑(lentigines)等治療。外用維它命A酸或果酸可加強對苯二酚的效果。熊果素是由植物提煉而得的物質,熊果素與對苯二酚結構相似,只是將其中一個氫氧(-OH)基置換為糖基,它的別名又叫做arbutoside hydroquinone β-D-glucopyranoside。

        所謂的「三合一美白配方」, 就是由對苯二酚(2-4%)、外用維它命A酸(tretinoin 0.05%)、低濃度類固醇(dexamethasone或fluocinolone acetonide 0.01%)組合而成。對苯二酚與外用維它命A酸可協同作用,增強美白效果,但類固醇僅須於初期使用,用來降低初期使用對苯二酚與A酸的刺激性,不建議長 期使用。可參考「三合一美白配方的安全性?成分分析與作用原理、副作用」一文:http://www.skin168.net/2013/09/hydroquinone-whitening-cream.html

        對苯二酚可能的副作用為刺激反應,有可能造成刺激性或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進而引起發炎後色素沉澱,也可能造成指甲變色、皮膚色素脫失 (hypopigmentation)。若長期使用高濃度的對苯二酚(例如6%),有可能發生赭色病(赭色症、褚色病、黃褐病,ochronosis) (特別是膚色較深的人,如膚色分類為Fitzpatrick types V或VI,此狀況也常發生於南非黑人),因此一般的保養品多使用2%以下的濃度。對苯二酚在空氣中進行氧化,外觀變成褐色,會影響它的有效濃度。在動物實 驗中發現,服用對苯二酚會導致癌症發生,因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在西元2006年根據此實驗結果,禁用市面上販售的對苯二酚產品,但目前尚無塗抹外用對苯二酚導致皮膚癌或其它癌症的報告,儘管如此,仍建議避免長期使用對苯二酚做為美白的保養品。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電漿活膚除疤術前治療衛教單張

電漿活膚除疤術前治療衛教單張

術前衛教:
1.治療前1個月內請勿過度日曬或進行日光浴。
2.治療前2週不得進行A酸、果酸等各類酸性換膚治療。
3.治療前1週不得使用去角質產品。
4.如曾經患有唇皰疹或其他臉部皮膚疾病,請主動告知醫師。

術前需知:
1.術前會先使用表皮麻藥約1個小時,並視情況配合注射性麻醉技術。
2.術後於痂皮取下後,有可能治療處會紅且有反黑的情形,此為術後正常過程,此過程通常於1-2個月內會自行退掉(少數案例可於3-6個月內消退);其間亦可搭配染料雷射及淨膚雷射來輔助加速退除紅、黑之問題。
3.電漿活膚再生術治療凹洞,建議至少2~3次(視凹洞之型態),每次間隔2~3個月。密集性療程可間隔1個月治療1次。

治療後注意事項:
1.睡眠要充足,不可熬夜,避免免疫力下降而影響術後恢復。
2.術後患處24小時內勿碰水洗臉、沒有治療之皮膚可使用濕毛巾擦拭。
3.治療部位須早晚使用「電漿修護冰晶膠」,一天至少2-3次。若有組織液滲出的部位,請早晚塗抹術後藥膏,一天至少2-3次。(每次使用「電漿修護冰晶膠」或藥膏時,都應先使用生理食鹽水紗布將上一次擦的部分先清潔一下,再擦新的上去)。
4.外出時若使用紗布或使用口罩遮蓋患處,取下前須先用生理食鹽水浸潤後才能取下,避免紗布或口罩黏於治療處的痂皮上而將痂皮撕掉,影響術後恢復。
5.請勿自行摳除痂皮。
6.術後請加強防晒(痂皮未取下前,外出可戴帽子及口罩;痂皮取下後即可擦防晒乳液)。
7.術後醫師會視情況開立口服藥使用。
8.術後3天內須回診檢視患處,第7天回診讓醫師取痂皮;之後視狀況醫師會告訴何時應再回診,若時間許可請儘量配合。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轉載限非營利用途,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熱治療(thermotherapy)簡介

熱治療(thermotherapy)簡介

台大生醫電資所/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熱治療是治療癌症的方式之一,利用熱源加熱,使組織達到攝氏41-47度以上,並持續數十分鐘,以破壞腫瘤細胞(Huang, Jain, El-Sayed et al., 2008)。熱治療的能量來源相當多樣化,可來自無線電射頻(radiofrequency)、微波(microwave)、超音波 (ultrasound),以及雷射(laser)等裝置。

射頻腫瘤滅除術(Radiofrequency Tumor Ablation, RFTA)
        射頻腫瘤滅除術(Radiofrequency Tumor Ablation, RFTA) 是利用單極或雙極治療探針插入待治療部位,並施以100-500Hz的高頻交流電流。交流電在流經組織後,可藉由離子變換流動方向的過程,產生摩擦生熱的 效應,將電磁能量轉換為熱能,進而破壞腫瘤。熱能產生於電極附近,並於距離增加後,可迅速消散掉(Baronzio, Gramaglia & Fiorentini, 2008)。射頻腫瘤滅除術可應用於肝癌(Kettenbach, Köstler, Rücklinger et al., 2003) (Shiina S, 2009)、乳癌(Noguchi, 2009)、前列腺癌(Baronzio, Gramaglia & Fiorentini, 2008)、肺癌(Pua & Solomon, 2009)、腎臟腫瘤(Kawamoto, Solomon , Bluemke et al., 2009)等治療。


圖:射頻腫瘤滅除術所使用的電極,直徑為15-gauge,長度20公分。此電極可配合灌注生理食鹽水(箭頭處),減少組織碳化(carbonization)的可能性(Kettenbach, Köstler, Rücklinger et al., 2003)。

微波消融術(microwave ablation)
        微波消融術(microwave ablation),又稱為微波熱凝治療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將尺寸約為14.5-gauge的治療探針(微波天線,microwave antenna)導入腫瘤內部,放置探針的方式頗為多元化,可直接穿過皮膚(percutaneously)、藉由內視鏡的輔助 (laparoscopically)、直接外科開腹(open surgical access),在治療前列腺腫瘤時,亦可經由尿道放在前列腺附近。開啟裝置後,微波產生器(microwave generator)可於天線未絕緣的暴露部位,產生電磁波,此電磁微波可激發附近組織的水分子,若微波震盪頻率為9.2 x 108Hz,則水分子極化方向改變的次數可達每秒兩億次,進而藉由摩擦生熱的方式,使治療部位達到攝氏50-70度的溫度,此熱能可於腫瘤部位形成凝結性 壞死,造成腫瘤細胞的死亡(Caroline, Damian, William, 2005) (Baronzio, Gramaglia & Fiorentini, 2008)。微波熱治療的優點,在於可產生較高的腫瘤內部溫度(intratumoral temperatures)、可破壞較大體積的腫瘤、可同時置入多條探針、較快的破壞速度、較低的疼痛感等。此方法可應用於肝癌、腎臟與腎上腺腫瘤、轉移 性骨癌等疾病(Caroline, Damian, William, 2005)。
 

圖:組織內部水分子與微波的交互作用示意圖(Caroline, Damian, William, 2005)


圖: (a) 用於經皮腫瘤消融術(percutaneous tumor ablation)的微波探針(microwave applicators, Vivant MedicalTM)(b) 用於經皮微波熱治療的裝置圖,圖中可見到三組微波產生器,各自連接一根微波探針。(Caroline, Damian, William, 2005)

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是利用探頭,於焦點處產生高時間平均強度(time-averaged intensity)的超音波,對組織產生破壞。一般診斷用的超音波探頭,其時間平均強度大約介於0.1-100mW/cm2之間,疏密波的壓力介於 0.001-0.003MPa;高強度聚焦超音波探頭的焦點區域強度,可達100-10000W/cm2,疏密波的壓縮區域壓力,可達30MPa,而稀疏 區域壓力,則為10MPa。組織吸收高音波強度後,可轉化為熱能,使區域溫度達到60oC以上的數值,並於數秒之內造成凝結性壞死(Dubinsky, Cuevas, Dighe et al., 2008)。高強度聚焦超音波除了造成熱效應之外,尚可引發機械現象(mechanical phenomenon),例如穴蝕效應(cavitation)、微流(microstreaming),以及輻射力(radiation forces)等。高強度聚焦超音波在臨床上的用途,包括治療良性或惡性腫瘤,例如肝癌、胰臟癌、前列腺癌、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膀胱癌、肉瘤(sarcoma)等(Dubinsky, Cuevas, Dighe et al., 2008) (Baronzio, Gramaglia & Fiorentini, 2008);此外,HIFU尚可運用於血栓溶解、止血、藥物與基因傳遞等(Dubinsky, Cuevas, Dighe et al., 2008)。


圖:治療腹內腫瘤的體外高強度聚焦超音波示意圖(Dubinsky, Cuevas, Dighe et al., 2008)。

雷射誘導熱治療(laser-induced thermotherapy)
        雷射誘導熱治療(laser-induced thermotherapy)乃利用雷射光束,例如近紅外線的銣雅克(neodymium: yttrium-aluminum-garnet, Nd: YAG)雷射,造成組織加熱效應,導致凝固性壞死,進而破壞腫瘤細胞(Veenendaal, de Jager, Stapper et al., 2006)。隨著近年來奈米科技的進步,以奈米粒子輔助雷射誘導熱治療,可使組織的高熱治療具有空間選擇性(spatial selectivity),稱為「電漿光熱治療」(plasmonic photothermal therapy,PPTT)。目前可運用的金屬奈米粒子,包括奈米球(nanospheres)、奈米桿(nanorods)、奈米殼 (nanoshells)、奈米籠(nanocages)等(Huang, Jain, El-Sayed et al., 2008) (Terentyuk, Maslyakova, Suleymanova et al., 2009)。


圖:運用於電漿光熱治療的 各種金屬奈米粒子,由左至右分別為奈米球(nanospheres)、奈米桿(nanorods)、奈米殼(nanoshells)。上方為示意圖,下方 為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的攝影圖(Huang, Jain, El-Sayed et al., 2008)。

       在熱治療過程中,溫度的監控是相常重要的,與治療的安全性(safety) 與有效度(efficacy)相關。組織溫度分布圖的空間解析度(spatial resolution)最好須達到次毫米(submillimeter)的尺度,而溫度解析度(temperature resolution)則須小於攝氏1度(Larina, Larin & Esenaliev, 2005)。金奈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可有效吸收特定波長的光線,並轉化為熱能,使得奈米粒子周圍的溫度上昇至攝氏數十度的程度,達到熱治療的效果(Huang, Jain, El-Sayed et al., 2008)。

【轉貼】波蘭醫師的真相–「健康不能重來,人命不能實驗」

我贊成台灣應與具有國外訓練背景醫師(包括東歐、中東與非洲國家)多加交流,
對提昇台灣的醫學水準有正面幫助。
因為每個地區風土民情不同,有各自最常發生的疾病,
所以不同國家有各自擅長的醫學領域。
筆者以前曾經在國際醫學會議上,遇到伊朗、土耳其、非洲布吉納法索的醫師,
在討論之間截長補短,彼此都覺得收穫頗多。

台灣目前引入的波蘭畢業醫學生(波蘭醫生)也在此列,
如果畢業自波蘭的醫師,能有「充足的」醫療能力,
相信能與國內的醫學系畢業生進行正面激盪,有助於增進台灣的醫療水準。
健康不能重來,人命不能實驗」,
個人雖然反對全面鎖國的醫療政策,但認為這些畢業自國外的醫學生,
應具備下列兩個條件,才能充份地維護國人的健康:
1. 通過學歷認證,證明與國內畢業的醫學生有相同的醫學知識能力。
2. 具有充足的見習與實習訓練經歷,才能避免以國人做為醫療行為的「白老鼠」。

此外,台灣對於醫師執照考試內容也應改進,
對於國內或國外畢業的醫學生,皆應一視同仁地認真把關
(不能只針對特定國家畢業的醫生,如波蘭醫生制定政策,應從完備制度著手,避免因人設事)
才能真正造福全體國人的健康。

以下為相關的引用文章:
http://www.wretch.cc/blog/Giddens/7194610  (知名作家九把刀的部落格)
http://docchen.com/popodoc.pdf 「波蘭醫師的真相,您不可不知」
http://docs.google.com/Doc?id=d6qhpcv_1gtzmfhjv  (台灣大六醫學生的文章)




http://docs.google.com/Doc?id=d6qhpcv_1gtzmfhjv
 作者  PrincessDD ()                                         看板  medstudent
 標題  [波波] 給所有非醫療背景的朋友們
 時間  Fri May  8 11:25:27 2009
───────────────────────────────────────

各位親愛的,非醫療相關背景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一名台灣醫學系大六的醫學生,完成了四年的基礎醫學紙筆課程,也在教學醫院完成一年的臨床見習,目前正邁入第二年見習生涯的尾聲,再過幾個月,終於將要誠惶誠恐地當起實習醫師,在學長姐和老師的指導監督下,開始實際為病人開藥,換藥,值夜班,並上刀台跟刀。

  在此,容我代表與我信念相同的醫學生夥伴們,感謝您們關注波蘭台生回國行醫的爭議。今天在下懷著相當沉重而惶恐的心情落筆行文,句句屬實,並且發自內心只希望這篇文章協助您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今日台灣醫學生之所以強烈要求波蘭台生回國前,需接受學歷/能力檢定的急迫及必要性。

  說穿了,多數的台灣醫學生如我,這次戰役中,爭的不過是""與""兩字罷了。

  這並不是高調。至少對我(我相信大多數的台灣醫學生亦然)而言,我們在乎的(或者一直以來所信仰的),就是這兩個字而已。 所謂的不公,誠如諸位可能會立即聯想到:

1。台灣醫學生莫非是怕外籍醫學生回國搶工作,分食大餅?或者,

2。台灣醫學生難道只是看不慣波蘭台生聊勝於無的超低錄取標準?因而為自己過去辛辛苦苦踏踏實實考取的學力感到不平?

不可諱言地,這兩個原因的的確確像是最直觀的反映出台灣醫學生可能反彈最劇烈的原因。但是,這些原因不過是最浮現,但也最快褪去的不滿而已。

為什麼呢?

  先回答第二點,原因是即使我們覺得他們走後門,柿子挑軟的吃,即使我們覺得他們花錢就買的到念醫的機會,我們沒有錢只能咬咬牙靠自己努力認真,即使……再多即使都改變不了他們就是比我們有資源有背景的事實!再說,這社會本來不就是這個樣子嗎?有錢的人買得起賓士,沒錢的人擠公車,騎機車,就算不公平但也是天經地義的事。

  至於第一點,關於本國醫學生未來工作權的問題,說老實話,更已經不是我們的考量。此話絕對不是虛言。在此,請容我為各位簡單介紹台灣醫師申請工作的方式。

  在台灣,醫學生的教育是通才性的。亦即,在五、六、七年級這三年的臨床學習中,我們會在醫院的各科接受訓練,直到對每一科(比如婦產科,小兒科,內科,外科,眼科,神經科等等)都具備最核心且實用的醫學知識及臨床技能,方能畢業。畢業後,考取現階段純粹筆試的醫師國考取得執業執照,所有的醫師們便可以依照個人興趣,向各大醫院的各科部申請工作。

  比方說,在下若對小兒科有興趣,便可向屬意的醫院的小兒科部申請工作。向多少間醫院申請並無上限,全可由醫師個人生涯規劃決定。

  申請過程多半是以面試為主,偶爾佐以筆試,由該醫院該科部自行決定甄選方式。雖然說某些特定的熱門科別(這個時代首選少醫糾,多自費項目之科別),確實競爭比較激烈;但實際上其他較為中庸的科別,多半不至於過於競爭。多數的醫師可以在自己所喜歡的領域找到工作,並不至於過份一位難求或者失業。

  台灣現階段每年國內醫學生共計1300餘位,而每一年全台灣醫院的住院醫師招收名額約1800以上(此數據出自"專職代理波蘭台生出國留學的林氏代辦")每年回國的波蘭台生人數大約一到兩百(目前),並不至於構成衝擊。

可以確定的是,台灣醫學生並不會因為波蘭台生的湧入而失業!

  希望以上的解釋能讓您們更了解到,關於波蘭台生走後門念醫科的不公,我們雖然曾經覺得不平,但也自知這就是社會運作的模式,有錢有權者本來就具備更多的資源得以用最輕鬆的方式過生活,除了更努力讓自己變強

Do Better To Be Equal,我們不怕競爭!!

對於他們所做的這個選擇,我們無權置喙。

然而,接下來將是本篇文章的重點!!!(對不起,請您們一定要看下去)

  波蘭台生對我們醫學生造成的不公,我們認了,但是他們未來即將對您們造成的不義,您們有知的權利!!!更有非知不可的義務!!!

  此次台灣醫學生為什麼如此大張旗鼓地要求政府盡速修法,要求回國的波蘭台生至少要在台灣實習一年以上,並通過學歷認證,才能在台灣真正披起白袍拿起手術刀當醫師的原因,實在是因為,

不這樣做千萬不行啊!!!!!!!!!!!!!!!

  身為一個正在臨床見習的第二年見習醫師(台灣大六醫學生),我用我的生命,和我這兩年來的學習經驗向您們保證,這是必須堅持且絕不能棄守的底線:所有要拿起刀,要開藥的"所謂醫師"

沒有實習過是絕對絕對絕對不行的!!!!!!!!!!!!!!!

請容我向您們闡述這有多麼重要,麻煩您們花點時間把它看完,我不希望您們在毫不知情的狀況下成為受害者。

  在台灣,醫學生的養成教育是四年的紙筆知識傳授,讓我們了解人體結構,器官功能,等等基礎醫學知識。大五以後,從師長手中接過神聖的白袍,從此開始大五大六為期兩年,每天至少九個工時的臨床見習生涯。

  所謂見習,意同字面,就是用"看"著"學"。因為大五的醫學生只具備紙本基礎知識,毫無臨床經驗與應變能力,是不被允許插手臨床照護工作的。不能開藥,不能扎針,不能做任何侵入性的術式,不能動刀,連幫病人換傷口的敷料,都要跟著臨床護理師或者醫師學長姐老師們學習,在其監督下學會標準換藥流程。

  所以我們的學習是緩慢的,是漸進的,是反覆的觀摩記憶,詢問而後背誦。所以我們會在一次又一次的"見"中"習"。我們會看著老師及學長姐如何操作術式,如何開單給藥,並觀察病患的病程演進應證四年來課本所學。

  請相信我,再也沒有什麼比一位活生生的病人能教會我們更多的了。課本裡只有冷冰冰的"心衰竭患者體液蓄積"現實病床裡會看到水腫的老奶奶氣喘吁吁地渴求氧氣;課本裡只會說"心肌梗塞患者非典型疼痛位置包含……"現實生活中會看見急診學長如何機警地判定抱怨肩膀痛的病人其實是心臟病。

  這些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臨床觀察,這些出現在我們學習過程中的患者,這些指點我們課本與臨床該如何接軌的老師及學長姐,都是我們未來漫漫行醫之路最寶貴的後盾,至少當我們再次看到類似的病情,能因為當年的見習,而更警覺,更具有醫者當有的靈敏和細緻。

  大五大六的兩年,我們一個月一個月換站,在各個科部輪流接受訓練,輪流接受各個專科老師學長姐的指導。每個月結束當月訓練,我們都必須通過考試,確保該科部的重點核心知識都具備了,不至於在未來遇見該科急重症患者,卻不知如何反應,延誤病人就醫時間。

  我們的醫學教育給了我們完善寶貴的見習時間。這些資訊都是經由這兩年的見習生涯,在臨床工作環境下大量暴露,以及每一科師長們的反覆教學指導下,一點一滴學得的。

兩年過去,白袍折舊了,聽診器不新了,口袋裡醫學生的生存秘笈畫滿了紅線,但永遠有更多的臨床知識要記得。永遠有更多的"性命攸關"的急症不能忘記。

  大六的最後一個月,抱著既期待又惶恐的心情,準備著成為"實習"醫師前的考試,所有即將完訓的"見習"醫師將被要求在假病人關卡中,完整的詢問病史,完成理學檢查,想出可能的鑑別診斷,並且給出適當的治療方針。由臨床老師們當評審,告訴我們哪裡不足,哪裡還需要加強,算是臨上戰場的模擬戰。

  除此之外,所有即將成為可以真正"接觸"病人的"實習"醫師,在升上大七之前,都要通過"高級心臟救命術"的技能考試。使所有實習醫師至少具備有判斷危及性命的心電圖的基本能力,並懂得如何做第一線及時處置,還要具備施展心肺復甦術的能力。使我們不至於在急診或值班時第一線看到心律不整或者路倒的患者而不知所措。

  真正當上實習醫師的大七,更是成長快速。雖然筆者目前只是大六生,尚未經驗到實習醫師的訓練,但可以想見的是,在學長姐及老師的監督下開始學習開藥,做術式,(實習醫師的所有開藥醫囑或者術式,都需要由住院醫師覆核方能生效)絕對能磨練自己未來成為獨當一面的"住院醫師"時,應當具備的核心能力。

親愛的您們,行文至此,不知您是否能深切感受到見習與實習這三年,對醫學生的醫學教育養成有多麼重要。

  再一次重申,台灣醫學生不反對外國學歷醫學生,但我們堅決要求所有即將在台執業的醫師,一定要經過正規而完整的臨床見習實習訓練!!並且接受正式的學歷認證!!!

這不是意氣之爭,今天在台面上淪為籌碼的,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健康和性命和無恐懼的就醫權!!!

  我想向所有的波蘭台生及家長們喊話,即使你們說,當初政府沒說要考學歷要實習,現在就不應該反悔;即使你們說,修法不能溯及既往,基於所謂信賴保護原則,你們要求"落日條款",讓最後這批未經實習,念完四年紙筆知識就要回來拿刀開藥的的"圓夢的孩子",還是能歡歡喜喜學成歸國直接執業;即使你們哭天搶地,說台灣的醫學生要封殺你們,說台灣的醫學生沒有醫德,都改變不了你們能力不足,未經檢驗的事實。
 
  台灣民眾沒有理由為了你們的"夢想"和特權犧牲。歡迎你們回來。只要你們能說服大家你們真的是準備好要拿刀開藥的。最後,我要謝謝關心這議題的您,謝謝您看到了最後,並希望您能更了解我們的心聲。

灰指甲,甲癬-台大皮膚部衛教單011


灰指甲,甲癬-台大皮膚部衛教單011

灰指甲甲癬(onychomycosis; tinea unguium)

、簡介:

甲癬(俗稱灰指甲),又稱為臭甲,是由於黴菌感染指/趾甲造成。症狀為指甲變色、變厚、變形、易產生碎屑、指甲分離等現象,常見於足癬或手癬的續發性指甲侵犯。由於灰指甲一般沒有什麼症狀,除了外觀難看或影響社交外,許多人往往忽視而不積極治療。

 

、鑑別與診斷:

        臨床上還有其它疾病要與甲癬做鑑別,常見的包括乾癬,慢性手部濕疹扁平苔癬,指甲失養症,挪威型疥瘡或是鞋子穿太緊壓迫或外傷導致之趾甲變形。診斷上可以刮指甲屑做顯微鏡的檢查,黴菌培養以鑑定菌種,或剪下有病變的指甲送病理檢查

 

、治療:

        目前對於灰指甲的治療,程度輕微未侵犯甲母者,可用銼刀去除病灶再加上外用抗黴菌藥物;目前還有抗黴菌指甲油劑 amorolfine,其藥液可以穿透甲板,有效濃度可以保持七天以上,因此只需每週使用1~2次塗在患部,治療時間通常在手指甲為連續用藥六個月,腳趾甲需九至十二個月

        至於嚴重的灰指甲則以口服抗黴菌藥 itraconazole每天 200 mg 或terbinafine每天250 mg,療程為手指甲六週,腳趾甲十二週;也可以itraconazole 每天 400 mg服用7天休息21天之脈衝療法,手指甲兩次脈衝,腳趾甲三至四次脈衝療程。口服抗黴菌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輕微的腸胃不適 (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皮膚疹,約有百分之2~3的病人在服藥期間有輕微的肝功能指數上升 (停藥後會恢復),但真正造成嚴重肝炎的比例甚低,因此在治療期間會監測肝功能指數。有時針對頑固難治的灰指甲,除了口服藥物外,還需合併使用手術治療,將嚴重感染的指甲以手術移除

 

、預防:

         容易感染灰指甲的情況包括年長者、經常指甲外傷、有家族史、糖尿病患者、周邊血管疾病患者、免疫低下、工作或生活經常暴露在溫暖潮濕或有皮癬菌的環境。 在預防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徹底治療既有的病灶;治癒後仍要留意足癬或灰指甲復發的情形,並早期治療

(2)   斷絕可能的感染源家中如有其它成員患有足癬或灰指甲,需一起治療;家中成員不共穿鞋襪,襪子分開清洗;治療期間使用不同的指甲剪修剪患部與正常的指甲。出入泳池、健身房最好能穿著自己的拖鞋

(3)   避免提供黴菌良好的生長環境:穿著通風良好的鞋襪,保持足部乾爽,修剪指甲時應避免指甲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