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癬(Psoriasis)

認識乾癬(Psoriasis)


前言

一、乾癬是一種慢性、非傳染之皮膚病。

二、臨床上可見皮膚病灶呈現紅色斑塊,合併銀色鱗屑脫落,故在大陸又稱為「銀屑病」。

三、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目前只能夠控制而不容易根治。

四、主要因表皮生長太快且合併發炎所致。

五、病灶呈現紅斑,丘疹,斑塊或鱗屑,可局限於一處或多處。

六、頭皮、指甲也可能有病變。

乾癬之誘因

真正原因不明,可能誘因如下:

一、遺傳:

父母有一人患乾癬,則10%子女會得此病;雙親皆有乾癬,則30%子女可能罹患本病。

二、內分泌影響:

青春期及更年期發病率較高。女性患者在懷孕時病情會改善。故推論本病與內分泌有關。

三、外傷:身心受傷可誘發此病。

四、感染:經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腺發炎數週後,可誘發此病。

五、藥物使用不當可誘發此病。

六、情緒緊張或過度身心疲勞可誘發或使病情加重。

七、日光曝曬不當可誘發此病。

乾癬之臨床表現

一、皮膚:

部位:多侵犯身體四肢伸側(尤其在肘、膝關節)、頭皮、胸骨、肩胛骨、薦臀等部位,而臉部則較少見。

病灶:界限明顯、紅色脫屑之丘疹或   斑塊,表面常覆蓋銀白色鱗屑。

癢感:病灶可能劇癢。

二、指甲:

呈凹陷、變黃褐色、粗糙、肥厚、鬆動、脆裂或脫落。

三、關節:

7%之病患可能合併關節病變。

乾癬之治療(方式很多但需長期治療)

一、煤焦油泡澡:

可抑制表皮細胞增生及止癢。

方法:浴缸放水八分滿,水溫約36℃,倒入煤焦油一瓶蓋(12-16cc),全身浸泡15分鐘。

二、嗎爾宜唐藥膏:

醫師依皮膚病況而決定使用各種濃度之藥膏,通常由低濃度開始,以避免皮膚灼傷。

三、維生素D藥膏(得膚寧):

為合成維生素 D 製品,可用於治療慢性斑塊型病灶。

四、副腎皮質類固醇外用藥膏:

如臨得隆、乃利爽、樂可遁、特膚康、膚滋軟膏等,每日塗抹兩次。

五、口服或注射止癢藥物以止癢。

六、紫外線照射:

以人工紫外線燈照射病灶,照射之前先做紫外線敏感度試驗以決定第一次照射所需時間,以後逐日增長照射之時間。

七、若前述外用療法效果不佳,可考慮內服 Methotraxate或維生素 A 製劑(acitretin)。但須在皮膚專科醫師嚴密監視下,謹慎使用之。

乾癬患者之日常保健

一、癢之處理:

1.穿著寬鬆棉質之衣物。

2.輕拍癢處,不可用力抓癢。

3.局部可用冰敷。

4.口服或注射止癢藥物。

5.按時修剪指甲以避免抓傷皮膚。

二、正確使用外用藥膏:

1.塗薄薄一層,不要塗太厚。

2.沒有病灶之處,切勿抹藥。

3.若是頭皮有病灶則需剪短頭髮以利擦藥。

三、飲食方面:須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煙、酒、辣味等。

四、保持情緒平穩及正常規律生活,避免熬夜及過度疲勞。

五、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或扁桃腺發炎。

六、適當日光照射:上午九點前及下午三時後之陽光,以免灼傷皮膚。

七、本病不會傳染,不須與家人隔離。

八、不可口服或注射皮質類固醇(美國仙丹),以防病灶惡化。

乾癬(銀屑病)結論

目前乾癬病因不明,故無斷根之良藥

近年來皮膚科學之進步已可利用多種療法以控制表皮新陳代謝,使其增生不致於太快,進而控制乾癬。

此種情況如同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樣,只要藥物使用妥當並與醫師充分合作,則病情定能夠控制得令人滿意。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http://www.derma.org.tw/

原作者:王文正醫師

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的原理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botox-keloid-treatment.html,謝謝!

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的原理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一、發生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的病理機轉
當真皮層(dermis),尤其是深層真皮層受傷後,皮膚的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便會開始活躍,並製造膠原蛋白來修復傷口。纖維母細胞適度的活化是傷口癒合的必要條件,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們會過度反應,形成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或蟹足腫(keloid)。肥厚性疤痕只會侷限在原本的受傷部位,但蟹足腫則會向外擴展,但這兩者的外觀很類似,而且也都是纖維母細胞過度活化所致。

容易產生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的情況:
1. 蟹足腫特殊體質:這是先決條件。
2. 受傷部位:在皮膚張力(tensile force)較大的位置,為了能讓傷口順利癒合,纖維母細胞較易過度活躍,不當產生過多的膠原蛋白,即使無蟹足腫特殊體質,在這些部位也容易產生肥厚性疤痕。

一般而言,皮膚較易產生蟹足腫或肥厚性疤痕的部位包括:
前胸、肩膀、上背部、耳垂、頸部、關節部位,如肘關節、膝關節。

二、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的特徵
蟹足腫不會侷限在真皮層原本受傷的位置,而會向傷口以外的地方過度增生,而且有時會伴隨著疼痛與癢感,尤其在病灶的邊緣處,這可能是蟹足腫向正常組織擴張造成的發炎現象所導致的症狀。


圖:手術後發生之蟹足腫(keloid),病灶明顯超過原本手術傷口(淡白色疤痕處)之範圍,此為蟹足腫之重要特徵。攝於台大皮膚部門診。


圖:皮膚組織病理圖-此為大腿部位的正常皮膚,中間粉紅色束狀物質即為膠原蛋白束(collagen bundles),膠原蛋白束之間的小藍點就是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s)。攝於台大皮膚科 (病患因大腿皮下脂肪的惡性腫瘤而開刀切除此部位的皮膚)。

三、治療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的方法
請參見本部落格「蟹足腫與肥厚性疤痕的治療方法」一文。

四、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蟹足腫的原理
近年來有些學者提出新方法,使用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來治療蟹足腫:
他們主張的原理:
(1) 減少蟹足腫病灶的張力 (tensile force):
 肉毒桿菌素可放鬆肌肉,讓受傷部位在形成疤痕時,降低附近皮膚的張力,避免纖維母細胞的過度活化。          
(2) 抑制纖維母細胞的活性:
a. 抑制纖維母細胞的移行(migration)與增生(proliferation)
有學者發現肉毒桿菌素可作用在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RAC)分子上,抑制纖維母細胞的移動與增生行為。

b. 促進細胞凋亡(apoptosis)
肉毒桿菌素可能促進細胞凋亡,使纖維母細胞的增生與凋亡之間達到平衡。

參考文獻:    
1. Zhibo X, Miaobo Z. Potential therapeutical effect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 keloid management. Med Hypotheses. 2008; 71:623. (2008年6月發表)

2. Zhibo X, Miaobo Z. Botulinum toxin type A affects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of fibroblasts derived from hypertrophic scar.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08 Sep;61(9):1128-9. Epub 2008 Jun 13. (2008年6月發表)

3. Witt E, Maliri A, McGrouther DA, Bayat A. RAC Activity in Keloid Diseas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broblasts from Margin of Keloid to its  Surrounding Normal Skin. Eplasty. 2008;8:e19. (2008年4月發表)

五、小結:
肉毒桿菌素注射是一個新的治療方法,並有研究支持其安全性與有效性。可惜目前尚無大規模的臨床研究成果發表,無法比較這個方法與傳統療法的效果好壞。醫學研究是不斷前進的,今天的結論可能會被明日研究推翻,也可能被更多的研究成果支持。

面對這種新療法,應保持客觀的態度,不要一味的排斥或抱持過大的希望,也期待將來能有這方面更多的科學研究結果來造福病患。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毛髮各層的角化順序(order of hair keratinization)

毛髮各層的角化順序(order of hair keratinization)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毛囊(hair follicle)的角化順序
1. Henle layer
2. cuticle (hair cuticle & IRS cuticle),  IRS =  inner root sheath
3. Huxley layer
4. hair cortex
5. medulla

ps. hair shaft 由 hair cuticle, hair cortex, medulla 三者共同組成


圖:頭髮的橫切(Transverse section) 解剖構造圖
圖片來源:
http://education.yahoo.com/reference/gray/illustrations/figure;_ylt=Amepofw9dUN_mvr8BTCuDhdtHokC?id=945

單純皰疹感染(Herpes simplex infection)

認識皮膚單純皰疹感染(Herpes simplex infection)

前言

單純皰疹是一種叫做單純皰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的微生物所引起之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可在人體任何部位的皮膚而引發水泡樣的病灶,好發於嘴部、鼻子、臀部、生殖器附近。

單純皰疹感染的皮膚病灶可能會有疼痛感,外觀上令人難堪。反覆發作的病程更使人困擾。在某些新生兒、慢性病患、癌症或免疫力低下病人身上,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可能變得很嚴重但很少有致命的危險。

甚麼是皰疹病毒?

皰疹病毒是五十幾種病毒的總稱。單純皰疹病毒和引起水痘帶狀皰疹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 )引起傳染性單核球增生症的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是近親。

單純皰疹感染可分為原發性感染及復發性感染

雖然大部分的人均會受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但原發性感染僅十分之一病患會有水泡或潰瘍及疼痛感的臨床症狀。通常潛伏期二至二十天,發病七到十天。皮膚單純皰疹發病時臨床症狀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刺痛期:

接觸病毒之後水泡發生之前病灶皮膚會變得很敏感或有些癢。

二、水泡期:

水泡的數目變異很大,從一個到一大群水泡不等同時併有灼熱疼痛感。水泡可能自己破裂或由外力戳破。

三、潰瘍期:

水泡破裂後形成破皮糜爛或潰瘍。

四、結痂期:

潰瘍開始乾燥並癒合形成痂皮,此時若摳痂皮可能會出血。隨後痂皮會自然掉落留下淡紅色痕跡再逐漸退去,很少會形成疤痕。此時單純皰疹病毒並未離開人體,祇是移往神經節進入休息狀態。

很多病患罹患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後不再復發,其他的人則苦於反覆發生復發性感染。發的病灶可和原發性感染同一位置或在附近。有些病患幾週就發一次,有些病患偶爾才發一次。一般而言發性感染的病灶比原發性感染來得輕微。有些病患因發燒,長時間日曬或月經來而產生發性感染,其他的病患則找不到明顯誘發原因。

單純皰疹有兩型分別稱為第一型及第二型

第一型單純皰疹

大部分的人在嬰兒期或幼兒期感染第一型單純皰疹。家人或朋友經由親吻、食用器具、毛巾,會把單純皰疹病毒傳給兒童。這些人接觸單純皰疹病毒後很快就在唇、嘴、鼻子、下巴、頰部產生病灶,症狀為水泡或潰瘍但僅會有輕微的疼痛感。第一型單純皰疹感染不常發生在生殖器附近但可能感染皮膚的傷口,如在手指稱為皰疹性膿指症。

第二型單純皰疹

又稱為生殖器皰疹,大部分人是和已受感染者發生性接觸而得到第二型單純皰疹感染。病灶部位在臀部、陰莖、陰道、子宮頸等生殖器附近,偶爾可見發生於其他部位但經常在腹部以下。潛伏期亦為二至二十天,臨床症狀和過程和第一型單純皰疹感染類似。比較特別是:第二型單純皰疹感染可能會導致尿尿時灼熱疼痛感,有些甚至排尿困難。有些病患有發燒、肌肉酸痛。

原發性第二型單純皰疹感染可能症狀很輕微,不為病患察覺到已受感染。日後復發性第二型單純皰疹感染會被誤以為初次感染,導致追溯感染源有困難。復發性第二型單純皰疹感染的誘發原因和第一型相似,病人的臨床症狀水泡發作前數天,在病灶部位常有疼痛感及微壓痛稱為前驅症狀。

如何診斷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病灶外觀相當典型,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不需其他的檢查方法即可確立診斷。不典型的病灶,通常是生殖器皰疹,醫師會取病灶標本送實驗室化驗。婦女若在子宮頸產生單純皰疹,由於無任何症狀又無法自行觀察,通常不知道它的存在。

如何治療單純皰疹病毒感染?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目前無疫苗可預防。嚴重或經常復發單純皰疹感染可考慮口服抗病毒劑。較輕微皮膚感染外用藥劑可改善症狀縮短病程。

如何預防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傳染他人?

對一個目前無疫苗可預防、有傳染性的病毒感染,預防無疑是最重要的。身上任何部位有活動的皰疹病毒感染時應避免接觸他人。若嘴部附近有病灶時,應避免親吻、共享杯子等食用器具、毛巾、脣膏。有症狀、活動的生殖器皰疹感染發作期間避免各式性行為,使用保險套可能會預防生殖器皰疹傳給性伴侶。

其他嚴重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狀況

眼部病毒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可能感染眼睛,導致皰疹性角膜炎。病人會覺得疼痛、對光敏感及眼分泌物多。任何皰疹急性感染期間,懷疑有眼睛感染時應立即到眼科醫師處診治。

嬰兒期皰疹病毒感染-生產時若產婦有活動性的生殖器皰疹可能經產道將病毒感染新生兒。若產婦是原發性生殖器皰疹感染,新生兒更危險。有此情況務必讓醫師知道,尋求保護措施。任何人有活動的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勿照顧新生兒。若產婦的性伴侶有活動性的生殖器皰疹,接近預產期勿有性行為,或使用保險套。

癌症病患、器官移植病患及其他導致免疫力下降的嚴重疾病患者若感染單純皰疹病毒會變得很嚴重,可能有生命威脅的危險,需特別注意積極尋求治療。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http://www.derma.org.tw/

原作者:何宜承醫師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你的小孩得了異位性皮膚炎嗎??

認識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炎,患者通常在新生兒或幼兒期便會發生皮膚變化,根據統計50%的患者在一歲前便會有皮膚的症狀,而這種皮膚病的患者約有 80%會逐漸合併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結膜炎,等其他過敏症狀及血液中IgE較高的體質,而家族的其他成員也常有類似過敏的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症狀就是「癢」和「皮膚敏感」,這種癢尤其在傍晚到晚上會更加嚴重。由於遽癢忍難,患童開始搔抓而破皮、出血甚至導致細菌感染。

皮膚的症狀則可依發作的時間、年齡而有所差別;在新生兒時期發作時通常屬於急性期的皮膚症狀也就是會有紅色丘疹、抓搔、破皮、水泡甚至有許多分泌物的現象。疹子主要分布在頭、頸部或四肢伸側處。等到年紀較大後,會呈現較多慢性的皮膚症狀如很明顯一條一條粗糙的皮膚紋路或黑色素的沉澱,而這時則主要分布在四肢彎曲及身體皺折處。

50%患者到了二歲以前可逐漸減輕,而絕大部分到了青春期會幾乎痊癒只留下容易發癢及過敏的症狀。

如何照顧一個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六大事項

異位性皮膚炎的患童極易發癢及產生皮膚癢疹,因此日常生活最重要的便是預防癢感及產生過度皮膚敏感:

一、溫度、季節

熱、溫度變化大或出汗都會加重癢感,因此在夏天儘量避免日曬或劇烈運動,且應待在有冷氣空調的室內。到了秋冬之際溫度下降會造成皮膚乾燥,加重皮膚乾癢的感覺,必須多塗以保濕乳液或凡士林。一般而言溫暖、乾燥且溫度變異不要太大的地方對他們而言是比較有幫助的。

二、沐浴、清潔

用太熱的水或鹼性肥皂清潔身體都極易使身體變得太乾燥而更加容易發癢,洗澡時可在澡盆內加入一些沐浴油或特別適合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肥皂以減少清潔時皮膚的水分散失。

三、環境

在較髒的環境下容易刺激發癢,尤其對於灰塵或塵?過多的物品,如羽毛、棉花枕頭,尼絨、羊毛或寵物的毛、或地毯製品都應儘量避免接觸。

四、衣物

儘量穿著柔軟、舒適、不緊密的衣服,布料上則應避免毛料而多選擇棉質布料。

五、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由於經常搔抓出傷口所以易受到細菌或病毒(如,單純疱疹等)感染,相對的這些感染亦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因此一旦產生傷口必須特別小心處理以避免嚴重性的感染。

六、飲食

目前並無醫學證實哪一種食物會使病情惡化,但如果病童吃了某種食物會使病情加重時則應儘量避免。若病情難控制,嘗試避免以下食物??,包括:牛奶、蛋、海鮮、花生,看看是否有改善。

如何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如果日常生活的細心照顧預防都無法真正控制病情,便應該接受皮膚科醫師的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在青春期緩和時之前一定會起伏不定,應該選擇一位固定的皮膚科醫師讓醫生熟悉患者的病情並做長期的追蹤治療。

一、口服藥的治療

「止癢」是第一要素,對於異位性皮膚炎而言口服抗組織胺即可達到相當好的止癢效果。病童在病情惡化時如果可以按時吃藥大都可達到良好的控制,若同時有細菌感染時就必須加上口服抗生素。

二、外用藥膏的治療

當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必須以副腎腺皮質素的藥膏來擦拭皮膚才能達到較好的控制,但須注意的是病童可能需要長時間的藥膏擦拭而身體各部位的吸收力不同,自然所需藥的強度也就不同,切莫自行買藥而長時間亂擦藥以免產生副作用。

三、情緒的控制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童,因為長期的發癢及全身性皮膚疹子所造成美觀上衝擊。常會讓病童在心理上呈現急燥不安、或較為自卑的人格發展而焦慮不安的心情更易讓癢感增加、病情加重。所以家人應該付出較多的耐心與關心以陪伴病童度過這段發病期,並僅量發展其他興趣以分散注意力。

四、頑固的異位性皮膚炎

對於少數非常嚴重而無法控制的病童則需接受更進一部的治療,如:紫外線光療法、化學製劑療法:如Cyclosporine / FK-506, Interferon 等。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http://www.derma.org.tw/

原作者:李婉若醫師

過敏性接觸皮膚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過敏性接觸皮膚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什麼是濕疹

濕疹是皮膚的最外層即表皮部份發炎,亦可稱做皮膚炎。感到癢是臨床上的特徵之一。它所呈現的病灶為多樣性變化:有紅、腫、並伴有丘疹、或水庖、如果水庖有破則患部成濕潤、稍後若乾了,就成痂皮、落屑、以及後來的色素沉著等變化。如果常去搔抓或剝皮,則皮膚變粗糙,以致表皮增厚。如果病灶以水庖為主稱為急性濕疹,以增厚(苔癬化)為主,稱慢性皮膚炎。濕疹之重要性是皮膚病中濕疹的人數高居榜首,它是皮膚病最常見。而濕疹之病人所以這麼多是主要是因為皮膚接觸到某些物質而致,稱為接觸性皮膚炎

什麼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皮膚位於身體之最外層,而外界中化學性物質佔多數。當皮膚接觸到某些物質,如果引發的是身體細胞性免疫反應者則稱過敏性接觸皮膚炎。這只是對有特異性體質的人會如此。如果所接觸物質是與工作環境有關,則名為職業性接觸皮膚炎。

誰會得過敏性接觸皮膚炎

皮膚炎是皮膚病中最常見的病。而最多的皮膚炎是接觸性皮膚炎,其中過敏性接觸皮膚炎約佔30%。所謂 具“特異性”體質的人會對某些常接觸到的物質過敏性反應。

有那些物質會引發過敏性接觸皮膚炎?

不論什麼樣的物質都有可能對某些人引發過敏性接觸皮膚炎“特異性”體質的人會對某種常接觸物質產生免疫性反應。

鎳是最常見的過敏原,在台灣顏面是許多對鎳過敏病人的好發部位,而且男多於女,主要是因為戴含鎳的眼鏡,如果想到台灣的眼鏡族位居世界之冠就不以為奇了,幸好近年來經濟發達,大家比較可負擔一些,可以選用鎳含量較低的鏡框,故由鎳所引發顏面濕疹的情況也明顯的減少了。其它如金屬耳環、項鍊、手錶、甚至於衣服上的鈕釦、拉鍊,連錢幣(一元、五元及拾元都含鎳)或鑰匙,都可以在皮膚引發症狀。

橡膠用品

橡膠本身或是在製造過程添加的多種化學劑(橡膠用品添加物)都可能是過敏原。比如橡膠手套及橡膠拖鞋、衣物上的鬆緊帶等都可以引發皮膚炎。

染髮劑

有些人會對染髮劑內Paraphenylenediamine(PPD)敏感,這種成份一般做染色用,使用時需混以氧化劑(通常是過氧化物)。

對於PPD過敏的人,不應使用任何氧化染髮劑。有一些不同種類的染劑,能這些人可以使用。可以先試用一種稱為半耐性染髮劑(Semi-permanent,不需氧化劑,髮色可維持到五、六次的洗髮)。在使用半耐性染髮劑之前,應先做貼膚測試。

鉻酸鹽

鉻酸鹽類是經常可致接觸皮膚炎的原料。人們暴露於它們是因接觸了皮革、火柴、顏料類、消毒劑、漂白劑及膠類。

鉻酸鹽經常用來鞘皮,特別用以製作鞋子及其它衣服的淡色柔軟的皮革。某些鞋子引致的皮膚炎,是由對皮革之雙鉻酸鹽成分反應而引起的。對於不能穿鉻酸鹽鞘皮過敏之鞋類的人來說,可以植物鞘皮製成的為代替品。

職業上會接觸鉻化物是很常見的,這些工包括汽車、焊接(玻璃)、鑄物、水泥、鐵路及建築、修繕工業。

甲醛(Formaldehyde

甲醛廣泛地應用於生活環境中,並且深藏不露。以下列出可能含有甲醛的物質:

一、黏膠、漿糊、橡膠接合劑。

二、防腐劑:各種用途的防腐劑,有些防腐劑可釋出甲醛。

三、各種合成樹脂及松脂。

四、感光紙、安定劑、顯影劑。

五、化粧品:牙膏、漱口水、除臭劑、洗髮精、潤絲精、泡浴用品、指甲油及硬劑。

六、農業用燻蒸消毒器、用於蔬菜、農地作物、種子及根部處理。

七、清香劑及消毒劑、如家用噴灑劑及擦拭品。

八、清潔用品:如一般家用品清潔液。

九、磨光粉和打亮品:用於汽車、地板、水泥地、鞋子、傢俱。

十、汽車用品:清潔劑、防鏽品

十一、 油漆及漆器、防蝕塗料、乳狀塗料。

十二、 紙張處理。

十三、 許多對甲醛敏感者不能穿用甲醛樹脂處理的衣物:
最可能含有甲醛或甲醛樹脂的紡織品、或室內裝潢用建築材料是那些物品?
凡是曾有抗皺、防水、防蠹、防黴、防汗處理及〝防縮水〞的毛製品。

化妝品(包含皮膚保養品、香水、肥皂、洗髮精等皮膚用品)

防腐劑

有些可釋出甲醛的防腐劑(如Bronopol,Dowicil 200,dowicil 100,Germall 115)

香料

香料過敏人數逐年升高,以台大皮膚科的經驗73~77年間的2.6%,到78~84年間已突增到10%,僅次於榜首鎳的17%。香料所致皮膚炎過敏一般好發生在顏面、頸部,如果是美容師或美髮師等工作人員則多是手部。或者也可使原有的濕疹如異位性皮膚炎等病況惡化,香精,真是無處不在。

香料種類特多其中cinnamic  aldehyde,cinnamic alcohol,eugenol,及isoeugenol最為普遍。可惜在產品上都沒有標示香料。標示香料成份於產品上也是非常必要的事。

防晒劑

防晒膏的使用越來越普遍,但有些吸光性物質會引起接觸皮膚炎及光照性接觸皮膚炎,吸收長波紫外線(UVA)物質及中長波紫外線(UVB)吸收劑等,皆為常見的過敏原

職業性接觸皮膚炎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而且,要早期找出致病因子,因為預防勝於治療。工廠如果事前經過皮膚保養的衛教,發現會使皮膚病的發生率減少一半以上,教材包括錄影帶及海報,這樣的工廠衛教正是台灣目前急需開始的工作。

如何治療過敏性接觸皮膚炎?

皮膚科醫師除了對症敷藥之外,尚要進一步做貼膚測試,為了要找出致病的過敏原。許多濕疹病人不會去找皮膚科醫師看診。而延遲正確的病因診斷及適當的處置,造成金錢、醫療及時間的浪費,並且影響到生活品質。

預防勝於一切

找出致病的過敏原避免繼續接觸皮膚。貼膚測試是將一些可疑物質貼在患者正常皮膚部位48小時,觀察貼膚的部位是否會出現紅腫等異常反應?為了慎重、兩天後尚要做第二次的觀察。貼膚測試雖然有一點兒費時,卻有效,也安全。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http://www.derma.org.tw/

原作者:孫啟璟醫師


疣(Verruca)

疣的臨床照片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verruca)是由人類乳突狀病毒(HPV)誘發的表皮異常增生疾病,此病毒藉由接觸而傳染。以下是疣(verruca)的臨床照片二禎,以及轉載自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由台大醫院皮膚部紀秀華教授與陳智亮醫師撰寫的佳文,供大家參考。


圖:足底病毒疣verruca vulgaris/ verruca plantaris-本病例可能於游泳池被感染-Dr.Wang 攝於台大公館分院皮膚科門診


圖:足底病毒疣verruca vulgaris/ verruca plantaris-本病例可能於游泳池被感染-Dr.Wang 攝於台大公館分院皮膚科門診

(Verruca)


什麼是疣

是因濾過性病毒感染而形成的一種非癌的皮膚增生。它是經由接觸而感染到皮表或是黏膜部位,潛伏期平均為四個月。這些濾過性病毒是屬於「人類乳突瘤病毒」。疣的臨床表徵端視於其生長的部位而定。

疣有哪些種類

l 尋常疣:閩南語叫「魚鱗刺」,不過其實不是因為清理魚鱗被刺到所致。表面是粗糙的硬丘疹,單發或多個。常見於手指、指甲邊緣等處。

l 足部疣:多是位於腳底的部位,表面較為平滑,但常較深。

l 扁平疣:外觀扁平的小丘疹,好發於臉部,多個,有時是線狀排列,有些數週會消失,但也有持續數年不退。

l 生殖器疣:長在生殖器上或肛門周圍,漸大後會形成如菜花的形狀,故俗稱「菜花」,通常較軟且較不厚皮。

誰會得到疣

有些人是因為皮表有小傷口,有些人則不是。就像有些人特別容易感冒一樣,並不一定有特定的原因。但若病人的免疫力較差時,也會較易被疣的病毒感染。

為何會得到疣

疣很可能是經由人傳染給人,有時候不是直接的接觸而是經由一些物體的傳遞,例如球拍、地板、毛巾、把手、滑鼠等。接觸到病毒之後到肉眼可見到有疣的出現,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生殖器的傳染力相對較高,所以需要特別的小心防範。盡量不要用手觸摸患部,而且毛巾要分開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疣需要治療嗎

就小朋友來說,疣往往會在不治療的情形之下自行消失。但是這需要經過數個月或數年。而因為疣本身具有傳染性,所以最好還是加以治療,特別是針對那些會痛的或令人厭煩的病灶。至於大人的疣則很少會自行消失,而且長期存在的生殖器疣有可能會增加將來該部位得到皮膚癌的機率。女性則很容易因此而有子宮頸癌。因此,所有成人的疣都應該要積極加以治療。

疣如何治療

l 疣的治療必須根據病人的年齡以及疣生長的部位而定。小朋友的尋常疣可以用低濃度的水楊酸在家裡每日塗抹患部,缺點是治療的期間較久。每週在皮膚科門診塗抹cantharidin可以使疣的下方形成水泡,皮膚科醫師再將已死的皮膚剪掉即可。

l 對於較大的小孩或是成人,冷凍療法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個療法並不會太痛,且極少會留下疤痕。不過需要每一到三週就治療一次。電燒的方式也是可以考慮的,可以在一次看診即把疣給清除掉。但是形成疤痕的機率以及疼痛感都比冷凍療法來的大。

l 足底疣較不容易治療,可以用水楊酸貼布,或是使用手術的方式,例如雷射手術、電燒、或切除。

l 扁平疣常常數量很多,較難用上述的方式來治療。因此可以用每日塗抹水楊酸的方法或由醫師塗抹三氯醋酸以使病灶脫落。但往往需要數次的門診治療才行。另外也可以塗抹維他命A酸來治療。

l 生殖器疣可能是其中最難處理的一型。首先,所有的病灶都需要被找出來,這需要很詳細的檢查女性病人的陰道和子宮頸,以及男性和女性的直腸部位。找出病灶後可以定期的到門診由醫師塗抹podophyllin或加以冷凍。另外也可以請病人在家裡塗抹居家型的podophyllotoxin

疣的其他治療方式

目前至少有兩種雷射是可以用來治療疣。但是雷射手術比較貴而且可能需要先打麻醉劑止痛。另外,也有人用治癌藥物bleomycin來局部病灶注射,但是相當的痛而且會有其他的副作用。另外也有免疫療法,如局部注射interferon 加強局部免疫力,或以口服tagametcimetidine的方式加強全身免疫力

可否不看醫師,自己治療

的確是有一些藥物可以不經醫師處方而在藥房買到,但是病患可能本身不確定病灶到底是不是疣,且可能把一些腫瘤當成疣來治療。因此,如果本身對診斷或治療的方式有任何疑問,還是最好請教一下皮膚科的專科醫師,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可否採用民俗療法

基本上疣有可能經過一段時間後,即使不予處理也會慢慢的自行消失,所以有時不太曉得到底是經過民俗療法治好的,還是自行緩解。不過因為疣本身具有傳染力,容易傳給別人,也會傳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因此還是以積極治療比較好。

反覆發作的疣會有什麼問題

有時候新病灶出現的速度比舊病灶消失的速度還快,這可能是因為舊的病灶把病毒傳播到鄰近的皮膚。因此最好是能把病灶儘速的治療好,讓它沒有時間把病毒傳出去。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http://www.derma.org.tw/

原作者:紀秀華醫師、陳智亮醫師

疤痕性禿髮-扁平毛髮苔癬臨床與病理特徵

疤痕性禿髮–扁平毛髮苔癬 (lichen planopilaris)的臨床與病理特徵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疤(瘢)痕性禿髮 cicatricial alopecia,又稱為scarring alopecia。成因是因為毛囊在發炎後,周圍軟組織產生纖維化,而且毛囊受到嚴重破壞,造成掉髮,疤痕組織的形成,使得毛囊永久失去功能,無法產生新的毛髮。扁平毛髮苔癬 (lichen planopilaris)是最常見的原發性疤痕性禿髮之一,其臨床診斷要訣與組織病理特徵如下:

毛孔性扁平苔蘚/ 扁平毛髮苔癬 (lichen planopilaris, LPP)

圖:扁平毛髮苔癬,攝於台大醫院皮膚部。

扁平毛髮苔癬是種原因不明的疾病,可分為下列三種亞型:
   (1)  典型毛孔性扁平苔蘚classic LPP
好發於30-60歲之間的成年女性,疾病的進展很緩慢,通常只影響頭皮,但也可能擴及口腔及生殖器。時常由中央部位的頭皮開始發病,亦可同時出現多處病灶。症狀包括嚴重的搔癢、灼熱、疼痛感。

診斷上的重要特徵:
1. 疾病初期:頭皮泛紅,且毛囊開口出現緊密包覆的白色鱗屑,稱為「毛囊周邊角化」(perifollicular hyperkeratosis),在此階段的掉髮現象不一定很明顯。

圖:扁平毛髮苔癬,可見到明顯的「毛囊周邊角化」(perifollicular hyperkeratosis),攝於台大醫院皮膚部。

2. 疾病的活性期:可利用拔髮測驗(hair pull test)來確定,藉由輕微施力即可拔下頭髮,且拔下的頭髮仍在「生長期」(anagen),可透過觀察拔下的髮根是否仍有長條的透明狀物質( long glassy ensheathed root tip)來判斷。
註:若以拔髮測驗檢視正常頭皮,只有「休止期/telogen」的頭髮會被拔下來,休止期的髮根是短小白色(small white root tip)的外觀

3. 再進一步的病況,會開始出現明顯的禿髮,皮膚顏色變成白色,同時毛囊開口會消失,該部位未來將不再會生出毛髮(所以叫「疤痕性禿髮」)。但在秃髮區域的周邊,尚存毛髮的地方,仍可找到活性期的病灶。

圖:扁平毛髮苔癬,明顯的禿髮區域,皮膚顏色變成白色,毛囊開口消失,該部位永久性失去毛髮,故稱為「疤痕性禿髮」,攝於台大醫院皮膚部。。

   (2)  額部纖維化脫髮 frontal fibrosing alopecia
這是一個新發現的疾病表徵,但它的的臨床與組織病理特徵與毛孔性扁平苔蘚相似。通常發生於停經後的婦女,但亦有停經前女性或男性發病的案例。

   (3)  Graham-Little氏症候群/ Graham-Little syndrome
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又稱為Graham-Little-Piccardi-Lassueur (Graham-Little-Feldman) syndrome,通常被認為是LPP的一型,但有些學者認為它是一種獨立的疾病(entity)。
此病有三個特徵:
       a. 頭髮斑塊狀疤痕性禿髮
       b. 腋下與陰部亦有禿髮,但非疤痕性
       c. 軀幹部與四肢出現毛囊尖刺狀丘疹( follicular spinous papules),亦即具有尖刺狀鱗屑的毛囊丘疹( follicular papules with spinous scale )

扁平毛髮苔癬 (lichen planopilaris)的組織病理特徵

參考文獻:
1.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2.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557669_2

疤(瘢)痕性禿髮( cicatricial alopecia)簡介

疤(瘢)痕性禿髮( cicatricial alopecia)簡介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疤(瘢)痕性禿髮 cicatricial alopecia,又稱為scarring alopecia。成因是因為毛囊在發炎後,周圍軟組織產生纖維化,而且毛囊受到嚴重破壞,造成掉髮,疤痕組織的形成,使得毛囊永久失去功能,無法產生新的毛髮,所以演變成疤痕性禿頭的狀況。

有許多疾病都可能產生疤痕性禿髮,包括原發性(自動產生,而不是別的疾病所引發)與續發性(由別的疾病誘發)的病因。簡介如下:(這些疾病的種類繁多,將於另文再詳細介紹)

一、原發性疤痕性禿髮 (primary cicatricial alopecia)
依據毛囊發炎的成因,疤痕性禿頭可再進一步分為下列三類,各有數種疾病:

(一)    淋巴球浸潤造成的發炎 (lymphocytic infiltrate)
1. 慢性皮膚型紅斑性狼瘡 (chronic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

2. 毛孔性扁平苔蘚/ 扁平毛髮苔癬 (lichen planopilaris, LPP)
扁平毛髮苔癬是種原因不明的疾病,可分為下列三種亞型:
   (1)  典型毛孔性扁平苔蘚classic LPP  

圖:扁平毛髮苔癬,好發於30-60歲女性,由中央部位的頭皮開始發生,疾病進程緩慢。
詳細介紹,請見本部落格另一篇文章:
「疤痕性禿髮–扁平毛髮苔癬 (lichen planopilaris)的臨床與病理特徵」

(2)  額部纖維化脫髮 frontal fibrosing alopecia

   (3)  Graham-Little氏症候群/ Graham-Little syndrome

3. Brocq氏假性禿髮 (classic pseudopelade of Brocq)

4. 黏液性禿髮 (alopecia mucinosa)

5. 禿髮性小棘毛囊角化病 (keratosis follicularis spinulosa decalvans, KFSD)

6. 中央遠心(離心)疤痕性禿髮central centrifugal cicatricial alopecia

(二)    中性球浸潤造成的發炎 (neutrophilic infiltrate)
1. 脫髮性毛囊炎  folliculitis decalvans

2. 膿腫性穿掘性頭部毛囊周圍炎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 (PCAES = dissecting cellulitis of the scalp)
      這個病是由幾個拉丁文組成的,字根的意思如下:
      abscedens:形成abscess
      suffodiens:互相交通,指壓此處,pus會由別處的洞冒出

(三)    混合性發炎 (mixed)
1. 疤(瘢)痕性毛囊炎/ 疤痕性痤瘡 folliculitis keloidalis (acne keloidalis)

2. 壞死性毛囊炎/ 壞死性痤瘡folliculitis necrotica (acne necrotica)

3. 糜爛膿皰性皮膚病erosive pustular dermatosis

二、續發性疤痕性禿髮 (secondary cicatricial alopecia)
某些疾病,如遺傳性疾病或某些症候群,會造成續發性疤痕性禿髮,
最常見的先天性疤痕性禿髮是「 先天性表皮發育不全」aplasia cutis congenita

其它可造成續發性疤痕性禿髮的疾病,包括:
1. Conradi-Hünermann氏點狀軟骨發育異常病症/ Conradi-Hünermann chondrodysplasia punctata
又稱為Conradi-Hunermann syndrome或Conradi-Hunermann-Happle syndrome,這是一種骨骼發育不良的罕見疾病。病因在於軟骨部位發生點狀鈣化,屬於性聯遺傳點狀軟骨發育異常病症(X-linked  chondrodysplasia punctata)的一種。

2. 色素失禁症 incontinentia pigmenti

3. 外胚層發育不全症候群 ankyloblepharon, ectodermal defect, cleft lip or palate (AEC) syndrome

4. Hallermann-Streiff 症候群/ Hallermann-Streiff syndrome

5. 全身性萎縮性良性表皮裂解水疱症/泛發性萎縮性良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generalized atrophic benign epidermolysis bullosa)……等疾病。

參考文獻:
1. 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2.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557669_2

黑色棘皮症的組織病理與致病原因

黑色棘皮症的組織病理與致病原因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是一種好發於腋下、頸部、腹股溝鼠蹊等皮膚皺摺處的皮膚病變,這種疾病的組織病理機轉,是因為表皮層的角質細胞與真皮層的纖維母細胞過度增生所致。


圖: 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好發於腋下、頸部、腹股溝鼠蹊等皮膚皺摺處,可伴隨皮膚贅瘤(又稱為軟垂瘤、皮膚纖維瘤,soft fibroma/ skin tag/ acrochordon)的增生(如本圖之皮膚突起物)。(攝於台大醫院)


圖:黑色棘皮症 acanthosis nigricans的皮膚病理圖,表皮層的角質細胞與真皮層的纖維母細胞有過度增生的情況。(張家華醫師提供)

進一步詳述黑色棘皮症的類型與相關疾病如下:
1. 與肥胖相關(obesity-associated)
     此為最常見的一型,與肥胖有關,減重之後,病灶可自行消退。

2. 良性型(benign):為自體顯性(autosomal dominant)的遺傳型式。

3. 某些症候群的皮膚表徵(syndromic)
     又可分為兩種類型:
     type A (HAIR-AN):與糖尿病胰島素抗性有關,症狀為「高雄性素血症/胰島素抗性-黑色棘皮症」  (HyperAndrogenemia/ Insulin Resistance-Acanthosis Nigricans),故簡稱為HAIR/AN

     type B: 與結締組織疾病的症候群有關,例如硬皮症(scleroderma)、Rud syndrome、Bloom syndrome、Lawrence-Seip syndrome、Crouzon syndrome等有關。

4. 與惡性腫瘤(malignancy)有關,常造成口腔黏膜、手掌部位的黑色棘皮症:
    可能相關的疾病:胃癌(gastric cancer)(尤其是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支氣管源癌(bronchogenic carcinoma,源於支氣管粘膜或腺體的癌症)等。
    分子生物學上的機轉,可能與TGF-alph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lpha)濃度增加有關。

5. 由藥物誘發者(drug-induced)
    這些藥物包括:
    a. 皮下胰島素注射(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
    b. 局部使用夫西地酸(fusidic acid,一種抗生素藥膏)
    c. 全身性/系統性使用(systemic administration,口服或注射)下列藥物:
        類固醇(corticosteroid)、
        雄性激素(testosterone)、
        diethylstilbestrol(DES,雌激素,一種女性荷爾蒙)、避孕藥(oral pills)、
        菸鹼酸(維生素B3,即niacin, nicotinic acid)

        三嗪環(triazinate, TZT,一種化療藥物,可治療胃癌,為葉酸拮抗劑folic acid antagonist,可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
        人類生長激素(somatotrophin,亦稱為human growth hormone, hGH)
    
     (註:這些藥物種類繁多,在門診進行診療時,常不易完整地評估病患用藥史,
              特整理個人記憶要訣如下,以供參考:IF CoTest, DONT So)

6. 與內分泌(endocrine)有關者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hyperthyroidism/ hypothyroidism)、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