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繼續教育測驗-第27卷第4期

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繼續教育通訊試題測驗-第27卷第4期

第二十七卷第四期
考試日期範圍 考試起始日期:2009/12/2 考試結束日期:2010/2/28
題目1: 下列那一項敘述錯誤? 
1.使用抗生素後引發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常在2天內發生
2.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並不常見到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ia
3.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常與病毒再活化相關,目前報告最多的是與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6有關 
4.在東方人由allopurinol引起Stevens-Johnson syndrome與基因標記B*1502有關
作答答案:B
正確答案:B
(此題為1分)
(  A  )  1+3
(  B  )  2+4
(  C  )  1+2+3
(  D  )  4
(  E  )  1+2+3+4
題目2: 哪一種是市售消毒藥水或含抗菌成分的潔身液中造成魚鱗癬樣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的主成分?
作答答案:C
正確答案:C
(此題為1分)
(  A  )  chlorehexidine
(  B  )  triclosan
(  C  )  cetrimide
(  D  )  alcohol
題目3: 有關抗菌潔身液造成接觸性皮膚炎的敘述 ,下列何者錯誤?
作答答案:D
正確答案:D
(此題為1分)
(  A  )  常侵犯屈側及生殖肛門口周圍
(  B  )  嚴重的病灶可呈炙紅或暗褐色, 如化學燒灼傷一般
(  C  )  病理的特徵為compact orthokeratosis, focal or confluent parakeratosis without spongiosis
(  D  )  平均接觸時間約達3天
題目4: 關於降血脂藥 (Statins) 引起的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的治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作答答案:D
正確答案:D
(此題為1分)
(  A  )  輸注血小板與新鮮冷凍血漿
(  B  )  給予類固醇
(  C  )  血漿置換術(Plasma exchange)
(  D  )  以上皆是
題目5: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可見於以下何者:
1.maternal-fetal transfer of lymphocytes
2.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3.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
4.blood transfusion
作答答案:E
正確答案:E
(此題為1分)
(  A  )  1+3
(  B  )  2+4
(  C  )  1+2+3
(  D  )  4
(  E  )  1+2+3+4
題目6: 紅皮症(erythroderma)可由哪些疾病引起? 
1.乾癬 (psoriasis)  
2.濕疹 (eczematous dermatitis)  
3.皮膚T細胞淋巴瘤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4.胸腺瘤 (Thymoma)
作答答案:E
正確答案:E
(此題為1分)
(  A  )  1+3
(  B  )  2+4
(  C  )  1+2+3
(  D  )  4
(  E  )  1+2+3+4
題目7: 下列有關血管內B型大淋巴球淋巴瘤 (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 敘述何者錯誤?
作答答案:B
正確答案:B
(此題為1分)
(  A  )  臨床表現非常多樣化,是由於腫瘤細胞容易侵犯各器官內小血管的內皮細胞所致
(  B  )  疾病進展快速,所以在早期就會有骨髓和淋巴結的侵犯
(  C  )  同時合併有噬血症候群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的情形幾乎只發生在亞洲人
(  D  )  皮膚病灶切片所得到的病理變化不明顯,因此常常被遺漏而導致誤診或延遲診斷的時機
題目8: 下列何種免疫化學染色標記在血管內B型大淋巴球淋巴瘤 (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 通常呈現陽性反應?
1. CD 3
2. CD 20
3. CD 56
4. CD 79a
作答答案:B
正確答案:B
(此題為1分)
(  A  )  1+3
(  B  )  2+4
(  C  )  1+2+3
(  D  )  4
(  E  )  1+2+3+4
題目9: 請問色素血管性母斑 (phak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 哪一型最常見?
作答答案:A
正確答案:A
(此題為1分)
(  A  )  第二型
(  B  )  第三型
(  C  )  第四型
(  D  )  第五型
題目10: 下列有關sparganosis的敘述何者錯誤?
作答答案:D
正確答案:D
(此題為1分)
(  A  )  臨床表現與脂肪瘤相似,但可能有移行的現象
(  B  )  病理下所見的鈣化小體 (calcareous body) 為所有絛蟲的共同特徵
(  C  )  傳染途徑包括喝生水、吃生肉、或使用生肉敷傷口
(  D  )  口服抗寄生蟲藥物的治療效果很好

瑞士生產微整型注射玻尿酸–安緹斯Anteis玻尿酸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4/04/Anteis-Esthelis.html,謝謝!

 

瑞士生產的微整型注射用玻尿酸–Esthélis「安緹斯」(Anteis)玻尿酸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在生產製造上,微整形用玻尿酸需注射至皮膚內部,比一般塗抹外用玻尿酸要求更嚴謹。
目前台灣市場上的產品如:
瑞典Q-Med原廠生產的「瑞絲朗」Restylane系列
  (Macrolane, SubQ, Perlane, Restylane, Touch, Vital),
美國Allergan公司於法國廠生產的喬雅登Juvederm系列(Ultra, Ultra Plus, Voluma),
以及台灣科妍生物科技公司的「海德密絲」(Hya-Dermis)玻尿酸,
此外尚有瑞士Anteis公司生產的Esthélis「安緹斯」(Anteis)玻尿酸等。

根據筆者之經驗,雖然都是注射用玻尿酸,但不同廠牌的各種玻尿酸特性其實並不相同,
實際施打上,可視個人之需求,由醫師評估後,決定最適合的產品。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據瑞士Anteis玻尿酸原廠提供之資料,此產品可用於微整型注射,填補矯正臉部深度較淺的缺陷,
例如細微的皺紋、疤痕、魚尾紋),於2009年11月通過台灣衛生署審核,
相關資料如下:
 
衛署醫器輸字第020417號 “安緹斯”(Anteis)玻尿酸植入物

*** 衛署醫器輸字第020417號 ***
註銷狀態   註銷日期  
註銷理由  
有效日 期 103/11/18  發證日期 98/11/18 
許可證種類 醫 器 
舊證字號   醫療器材級數 第三等級
通關簽審文件編號 DHA00602041705 
中文品名 “安緹斯”玻尿酸植入物 
英文品名 “Anteis”Hyaluronic Acid Implant 
效能 本產品市一注射的植入物用來增加肌膚組織的體積,可以:1.矯正臉部淺的缺陷(疤痕、細微的皺紋、魚尾紋);2.立即或在第一次注射後經過數週潤飾用ESTHELIS產品進行 的矯正。 
醫器規格 Esthelis SOFT,以下空白。 
劑型   包裝  
醫器主類 別一 I一般及整 型外科手術裝置  醫器次類別一  
醫器主類 別二   醫器次類別二  
醫器主類別三   醫器次類 別三  
主成分略述 HYALURONATE SODIUM ( EQ TO SODIUM HYALURONATE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限制項目 02輸 入 
申請商名 稱 6217068772 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請商地 址 中市西屯區工業區1路2 巷3號4樓之2 
主製造廠
製造廠名稱 M430153000 ANTEIS SA 
製 造廠廠址 18, CHEMIN DES AULX, CH-1228 PLAN-LES-QUATES GENEVA, SWITZERLAND 
製造廠公司地址  
製造廠國別 SWITZERLAND  製程  

CCC號列   
 
藥理治療分類  
藥理分類(舊)  

 

詳細處方成 分資料  

*** 衛署醫器輸字第020417號 ***

處方標示 0.6ml and 1.0ml glass syringe containing 
成分類別 成分代碼 成分名稱
含量描述 含量 單位
主 成分  5236001210  HYALURONATE SODIUM ( EQ TO SODIUM HYALURONATE ) 
  12  MG 
主成分  5236001210  HYALURONATE SODIUM ( EQ TO SODIUM HYALURONATE ) 
  20  MG 
主成分  5612002680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0.6  ML 
主成分  5612002680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ML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抗組織胺藥物oxatomide之藥理學資料

抗組織胺藥物oxatomide之藥理學資料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是常用的抗過敏口服藥,與類固醇相較,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依據不同形式的組織胺受體(histamine receptor),抗組織胺藥物可分為四類,皮膚科常使用第一型組織胺受體拮抗劑(H1-receptor antagonist),用於治療過敏、止癢用途,例如皮膚搔癢、過敏性鼻炎,對暈車也有效果。此藥物的副作用為嗜睡,亦可造成鼻黏膜乾燥。新一代的抗組織胺,如astemizole, fexofenadine, loratadine,因脂溶性較差,所以無法穿過血腦障壁到到中樞神經,所以較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

oxatomide屬於「哌嗪類抗組織胺」(piperazine antihistamine),為治療過敏疾病之「苯並咪唑」(benzimidazole)類的藥物,具有阻斷或抑制第一型組織胺(histamine, H1)、血清素(serotonin, 5-HT2)、血小板凝集因子(platelet aggregation factor, PAF)、白三烯素(leukotrienes, 包括LTC3, LTC4)等接受器的效果,減少媒介物質的釋放,抑制肥大細胞(mast cell)釋放貯存於細胞內的過敏性媒介物質的過程。

oxatomide藥理學資料:
分子式:C27H30N4O
分子量:426.56
吸收:經由腸胃道吸收後,於2小時內達到血清最高濃度,血漿蛋白結合率98%。
代 謝:於肝臟氧化氮基去烷基化(oxidative N-dealkylation)代謝
排泄:大約60%的代謝物由糞便排出,少部份則經由尿液排泄。
半衰期:14小時,於三天後到達穩定狀態。
副 作用:可能產生過敏反應,如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等;很少出現嗜睡的副作用。
                 偶有噁心、嘔吐、眩暈、口乾、肌肉無力、上腹不適的情況。
常用劑型與服用方式:通常製造成30mg的錠劑,每日服用二次。

【轉錄】資料收集與整理、分析、判斷的能力

這是我很敬仰的朱家瑜醫師寫的文章,
(朱醫師目前正在法國巴黎進行皮膚科學術研究)
反覆看了幾遍這篇文章,覺得真是心有戚戚焉!
在徵得朱醫師同意後,轉錄於下,供大家參考!

原文發表於
http://tw.myblog.yahoo.com/charles-paris/article?mid=2221&prev=2238&next=2218

********************************************************************************

資料收集與整理、分析、判斷的能力

by 皮膚科  朱家瑜  醫師

分類:生活感想
2010/01/15 05:23

前二天大女兒拿著一本法文書來問我,

這是她的老師交代她們要做的功課,

內容是介紹一位日本中世紀的女作家Murasaki Shikibu

她寫了一本書叫作Le Dit du Genji

老大看了以後很好奇,

這到底是這樣的一本書?

裏面是在講怎樣的故事?

於是跟我借電腦上網查查看。

說真的,由於我都習慣看日文的漢字望文生義,

看到一堆日文音譯過來的法文,

實在要有點想像力才猜得出來到底原本日文寫起來是怎樣?

尤其是法文發音有時和英文天差地遠,

許多日文音譯是從英文直接抄過來的,

我參詳一番之後,

猜想這應該是紫式部所寫的<源氏物語>

於是和大女兒一起查維基百科法文版的介紹

 

※※※※※

 

二女兒的老師要求他們必須二人一組在班上做一個專題報告,

老二決定向大家介紹台灣,

於是她到處翻查我們家的書、雜誌有無任何介紹台灣的文字與圖片,

再試著用法文寫出來。

昨晚她把找了一整天的成果拿來給我看,

還寫了二頁的介紹

 

※※※※※

 

最近正在修改一篇學生寫好、準備發表的醫學論文,

我一邊看著內容、一邊感慨:

其實許多學生欠缺的是整理分析文獻的能力。

 

這篇論文是想要探討某個知名藥物X造成皮膚副作用的機轉,

我們已知這個藥物是透過A機轉達到療效,

可是臨床經驗卻告訴我們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出現副作用,

卻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有療效;

過去的文獻都說,

這個藥物的副作用是因為A這個機制所造成,

但是我卻推測還有其他機轉B才是造成副作用的主因,

因為吃這個藥之後產生副作用與達到療效的比例有很大的差距。

 

我們在過去三年多做了一系列實驗來證明我的推論,

這中間我也分別把這個想法告訴過三個不同的學生,

現在終於發現B機制才是皮膚副作用的主因,

打算寫成論文發表,

可是我卻發現學生寫的論文除了結果是自己的以外,

其他背景介紹與討論都只是把我說過的話改成英文寫出來而已,

幾乎沒有去查證與引用文獻!

繞來繞去都是我當初給他們看的那二篇研究論文。

 

我們都知道,

科學研究論文的寫作,

大多依循著四段結構,

就是背景簡介、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

其中背景簡介 (Introduction) 就是要介紹整個研究的背景知識,

還有點出目前未解決的問題 (通常就是要做本研究的原因)

再提到做本研究的目的。

 

我當學生時候是,

老師給我一個題目或問題,

我通常會很仔細的去收集所有和這個問題有關的文獻資料,

好好的看個幾週,

一邊思考老師的假設或推論有沒有問題?

別人已經做到哪裡?

再去找老師討論我的想法;

老師如果發現我有看了一些東西,

也許就會再丟一些問題讓我去思考,

透過這樣的過程,

我們很快就能找出目前最根本的問題與解決之道,

就會開始設計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我一邊做實驗的同時,

我也會一邊看最新的研究報告,

看看最近有無新的觀念或發展可以證明或推翻原本的假設,

通常在一年之後,

我幾乎可以把與這個問題有關的所有新舊文獻都看完

(平均來講至少超過100篇以上的研究報告)

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

我常常已經超出原本老師的想法,

有時甚至是老師會反過來問我的意見。

 

可是我卻發現我的學生寫出來的研究背景介紹與討論,

幾乎就和我三、四年前說過的話一模一樣,

完全沒有去查證最近這三年來的進展!

 

至少就我的理解,

要回答我一開始的問題,

應該可以去查查:

1.      這個藥物X造成療效的機轉除了A之外有無新發現的機制?

2.      目前認為造成皮膚副作用的機制還是A?

3.      除了皮膚之外,在人體其他器官,這個藥物X的作用也是透過A機制嗎?

4.      我們所發現的B機制在過去有無被報告過和藥物X有關?

5.      這個B機制在皮膚的作用為何?

6.      之前有無其他藥物造成皮膚副作用也是透過B機制?

7.      如果有,那這個藥物的副作用和X是否相似?

這些問題都能釐清,

才能寫出一個好的背景介紹與討論。

 

許多學者專家常在報章媒體大聲疾呼,

台灣的學生欠缺創造力!!!

但是我覺得其實更重要的是收集資料並且整理、分析、判斷的能力

因為這是基本要求,

如果連這種不需創意的資料整理能力都沒有,

即使再有創意,

也無法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們總是要先站在巨人的肩上,

才能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

如果你連巨人的肩膀都爬不上去,

視力再好也沒用!

更何況有人連巨人都懶得去找!

只想自己原地跳高一些!

以為這樣就能看得比別人遠。

 

這幾年來同時從事臨床教學與基礎研究,

我發現台灣的學生普遍很愛知識,也很會吸收知識,

期待老師可以教導他們所有的知識,

但是很少自己去找尋知識、甚至去整理分析不同來源所得到的知識,

並且用批判性思考的角度去研究這些資料。

研究所很強調seminar

但是現在的研究生即使是準備seminar的那個人也只是把paper念完,

把每張圖(結果)講完,

把那篇paper的討論念一遍就完事,

很少追根究柢去探索那篇研究的源起、影響、可以解決或沒有解決的問題、和別人抵觸的地方、為什麼和別人不一樣?…

因為這樣會很花時間,

至少得要再多看20-30篇研究報告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連自己準備的人都這樣,

更不要說在下面聽講的人會主動去追殺這些問題了!

 

也許,

在培養學生創造力之前,

要先教學生收集資料並且整理、分析、判斷的能力,

畢竟,

創造力有許多要靠先天的人格特質,

資料整理分析能力卻是可以後天訓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