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汗制臭劑、沐浴乳會導致乳癌」,真的嗎?

http://www.skin168.net/2015/11/antiperspirant-cancer.html

「止汗劑、除臭劑、沐浴乳會導致乳癌」,真的嗎?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止汗劑的止汗效果來自無機鋁鹽成分 (例如aluminium chloride 或 aluminium chlorhydrate),利用鋁鹽阻塞汗腺出口,達到止汗目的,止汗劑與除臭劑其中都有parabens(p-hydroxybenzoic
acid,中文譯為「對羥基苯甲酸酯」)成分,此物質可抑制細菌與真菌,所以常被添加於化粧品、食品、藥品內,提供抗菌防腐功能,但會刺激人體產生雌激素
(estrogen),並增加黃體素受體 (progesterone receptor)的基因表現。

自2000年之前,就已經存在止汗制臭劑導致乳癌的傳聞,但也有一些研究認為不會致癌。直至2007年,仍有一些研究報告對此通說抱持懷疑態度,提出止汗
制臭劑可能導致乳癌的證據。在2013年的流行病學研究(Epidemiology. 2013 Jan;24(1):172.),明確指出在使用制臭劑的時候,並無導致乳癌的證據。

由於parabens成分廣泛用於化妝品與日常清潔用品,做為抗菌防腐劑,所以在台灣也有網路謠言,認為「使用沐浴乳會致癌」,但這種說法與「止汗劑致癌」相同,目前並無強烈證據支持。

茲將正反兩方的說方整理如下,提供有使用止汗制臭劑需要者參考:

A. 止汗制臭劑不會導致乳癌的論點

1.
在2002年,美國三位公衛學者(Mirick DK, Davis S, Thomas
DB)曾針對此傳聞發表首篇研究論文,他們比較813位止汗劑使用者與793位一般民眾,結果並未發現使用止汗劑增加乳癌風險的情況。(參考文獻:J
Natl Cancer Inst. 2002 Oct 16;94(20):1578-80.)

2. 哈佛大學醫學院在2003年一月出版的刊物"Harvard Women’s Health Watch"之中,也宣稱止汗劑不會造成乳癌(Harv Womens Health Watch 2003 Jan; 10(5):7.)。

3. 有學者提出解釋,認為頻繁地使用止汗劑/體香劑,並有刮除腋毛習慣者,可能會比較容易發現早期的乳癌  (相當於經常自我檢查乳房的狀況),所以會讓人誤認為是止汗劑致癌。(Eur J Cancer Prev. 2003 Dec;12(6):479-85)

4. 在2013年的流行病學研究(Epidemiology. 2013 Jan;24(1):172.)指出,日常使用除臭劑的情況並無導致乳癌的證據。雖然Parabens具有類似雌激素的活性,但除非濃度夠高,否則不會造成基因突變而導致乳癌。一般的除臭劑是以外用塗抹的方式進行,人體攝入的parabens濃度並不高,不會有致癌的顧慮。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B. 止汗制臭劑可能會導致乳癌的證據

1.
在2004年,Darbre等研究人員,發現乳癌組織中的parabens(p-hydroxybenzoic
acid的酯化物)有濃度偏高的情形。Parabens是一種用於化粧品、食品、藥品的抗菌防腐劑,止汗劑也常添加此物質。Parabens除了抗菌,也
會刺激人體產生雌激素(estrogen),並增加黃體素受體 (progesterone
receptor)的基因表現,而雌激素正是乳癌的致病因子之一。(J Appl Toxicol. 2004
Jan-Feb;24(1):5-13.)

2.
Darbre又於2005年發表論文,闡述鋁鹽、
止汗劑與乳癌是可能有關聯性的。鋁鹽可讓DNA改變,造成基因突變,可能會干擾雌激素的作用,所以算是一
種「金屬雌激素」(metalloestrogen)。(J Inorg Biochem. 2005 Sep;99(9):1912-9.)

3. 在2007年,Darbre率領的研究小組發表論文,他們檢查乳癌手術切除的乳房組織,發現腋下附近的鋁鹽濃度明顯地高於其它區域。 (J Inorg Biochem. 2007 Sep;101(9):1344-6.)

註:請注意以上的研究,皆來自英國University of Reading乳癌研究者Philippa Darbre博士率領的研究團隊。 

4.
在2014年的一篇研究建議:由於止汗劑內的「鋁」(aluminum),可能會累積在乳腺,並干擾乳房上皮細胞的生物性質,造成致癌的疑慮,所以添加濃
度應該降低,以策安全。(J Trace Elem Med Biol. 2014 Apr;28(2):147-50.)

結論:

1. 根據至目前的醫學研究,其實止汗劑、除臭劑、沐浴乳導致乳癌的說法,並無強烈證據支持!

2. 醫學研究是不斷進步的,今天的結論可能會被明日的研究結果推翻,所以常使用止汗制臭劑的人,仍需謹慎注意,保持定期乳房檢查的習慣較為安全。

想多了解汗腺,可參見筆者(王修含醫師)的另一篇文章:「關於外分泌汗腺(eccrine sweat glands)的基本知識」http://skin168.pixnet.net/blog/post/102302485

本文刊載於http://skin168.pixnet.net/blog/post/102302644

http://www.skin168.net/2015/11/antiperspirant-cancer.html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參考文獻:

1. J Natl Cancer Inst. 2002 Oct 16;94(20):1578-80. Antiperspirant use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Mirick DK1, Davis S, Thomas DB.

2. Harv Womens Health Watch. 2003 Jan;10(5):7. Antiperspirants don’t cause breast cancer.

3. Eur J Cancer Prev. 2003 Dec;12(6):479-85. An earlier age of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related to more frequent use of
antiperspirants/deodorants and underarm shaving. McGrath KG.

4. Epidemiology. 2013 Jan;24(1):172. Deodorant use and breast cancer
risk. Hardefeldt PJ, Edirimanne S, Eslick GD.doi:
10.1097/EDE.0b013e3182781684.

5. J Appl Toxicol. 2004 Jan-Feb;24(1):5-13. Concentrations of parabens
in human breast tumours. Darbre PD1, Aljarrah A, Miller WR, Coldham NG,
Sauer MJ, Pope GS.

6. J Inorg Biochem. 2005 Sep;99(9):1912-9. Aluminium, antiperspirants and breast cancer. Darbre PD.

7. J Inorg Biochem. 2007 Sep;101(9):1344-6. Epub 2007 Jun 12. Aluminium
in human breast tissue. Exley C1, Charles LM, Barr L, Martin C, Polwart
A, Darbre PD.

8. J Trace Elem Med Biol. 2014 Apr;28(2):147-50. doi:
10.1016/j.jtemb.2013.12.002. Epub 2013 Dec 19. If exposure to aluminium
in antiperspirants presents health risks, its content should be reduced.
Pineau A, Fauconneau B, Sappino AP, Deloncle R, Guillard O.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頭皮脂漏性皮膚炎與落髮的關係

頭皮脂漏性皮膚炎與落髮的關係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頭皮脂漏性皮膚炎的病理機轉是頭部皮膚發炎,所以會呈現紅色、發癢,甚至產生頭皮屑。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不容易根治的疾病,常伴隨皮屑芽胞菌(一種黴菌)感染,在治療的藥物選擇上,除了使用抑菌洗髮精、焦油洗劑(如polytar)之外,可同時配合局部外用的類固醇製劑效果較佳,且適當使用,並不會產生如同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

嚴重的頭皮脂漏性皮膚炎會影響毛囊健康,可能使落髮的情況惡化,但脂漏性皮膚炎本身並不是落髮的主因。若有落髮問題,仍需請皮膚專科醫師協助診斷,由根本的原因著手治療,而非單純地歸因於脂漏性皮膚炎。

會發螢光的皮癬菌-Mycology-fluorescence記憶法

會發螢光的皮癬菌-Mycology-fluorescence記憶法

Mycology-fluorescence記憶法 2006.03.29
edited by 台大醫院皮膚部  王修含 醫師

大部份的皮癬菌 (dermatophytes) 都無螢光

主要只有下列六隻菌有螢光 (在Wood's light下為黃綠色或灰綠色螢光)
Microsporum的 aBcdef才有(恰為英文字母a-f) (但B菌並不存在)
Trichophyton的 s 才有

亦即
Microsporum audouinii
b —->無此菌
canis
distorum
equinum
ferrugineum

Trichophyton schoenleinii

ps. M. acdef恰亦為small conidia or spore (small: 2-3 um, micrometer)
Trichophyton schoenleinii則為 no spore

其它的黴菌則為large conidia or spore (large: 5-8 um)
(包括 M. gypseum
以及下列的各種無螢光的黴菌)

ps.確定無螢光的黴菌
Microsporum nanum
fulvum
vanbreuseghemii
gallinae
Microsporum gypseum (此菌其實是nonfluorescent,但occasionally fluorescent
Fitzpatrick 列為無螢光之黴菌
參見Fitzpatrick’s dermatology in general medicine, 6th edition, p.1989)

Trichophyton rubrum
mentagrophytes
megninii
verrucosum
violaceum
tonsurans
gourvilii
soudanense
yaoundei

Adapted from Atlas of infections of the skin, Raza Aly & Howard I. Maibach
page 18 台大醫圖編碼 WR 17 A881 1999

會引起黃癬Favus (tinea favosa)的黴菌

會引起黃癬Favus (tinea favosa)的黴菌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主要菌種:
Trichophyton shoenleinii
特徵:dichotomic branching、terminal chlamydospores (terminal swelling)

次要菌種:
Endothrix: (此菌主要是endothrix)
Trichophyton violaceum

Ectothrix: (此菌主要是ectothrix)
Trichophyton quinckeanum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var quinckeanum)
Microsporum gypseum

飛梭雷射-分段式換膚雷射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fractional-resurfacing-laser.html,謝謝!

飛梭雷射-分段式換膚雷射(Fractional resurfacing laser)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台大皮膚部 皮膚外科與雷射特別門診主治醫師)

對皮膚而言,雷射治療是種利用破壞方式達到再生的治療方式。分段式換膚雷射的原理,是以雷射探頭產生微陣式光學圓椎,同時放出數條微光束(光點大小僅約
100-200 micrometer)微創皮膚,因此每次探頭照射下,僅有部份皮膚受到破壞,避免大面積同時治療所可能的副作用,如反黑、感染等問題。

飛梭雷射可治療皺紋、痘疤、外傷疤疤、色素斑、肝斑,且可作用於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具有促進真皮再生與重組的效果。事實上,這兩種「飛梭」雷射皆不會產生傳統磨皮雷射術後可見到的「開放性傷 口」,術後的結痂是因角質層受雷射光束照射後變性剝離,不是真正的傷口,所以即使是大面積的使用,也不會有感染與傷口照顧的問題,大幅提高治療的方便性。

包括市面上各型的「分段式換膚( fractional resurfacing)雷射/脈衝光系統」,例如所謂的Fraxel SR750一代飛梭、Fraxel SR1500二代飛梭、Starlux Lux1540晶鑽飛梭、Sellas 3D變頻飛梭、Mosaic、Cynosure Affirm等眾多機型,波長各異,但原理相似。皆是飛梭治療概念的新科技,但推出市場的時間有先後。

強分真假飛梭只是商人的推銷手法,並不足取, 就像BMW和Mercedes-Benz都是優質的德國車,但在歷史上必有先後之別,我們並不能說較晚上市的就是「假的」優質德國車。但雖然都是汽車,德 國車、日本車與韓國車的品質一定不同,所以需要區別的是不同廠牌的飛梭雷射的品質與治療效果,而且相同的機器,在不同醫師的操作手法與技術下,也會有相異 的效果。

Fraxel二代飛梭與Starlux的晶鑽飛梭皆為美國廠商製造,能量輸出較為穩定,對焦性質較佳,而Sellas 3D變頻飛梭是韓國廠商拼裝的機器,穩定性比不上前述的二代飛梭與晶鑽飛梭,光點也較大,對於平面的皮膚(如肚皮)施打較能均勻對焦,但對具有凹凸特性的 臉部,則有對焦不均的問題。

「飛梭」雷射(FraxelTM Laser的波長為1550 nm,第一代機型治療時需使用導光藍液塗在治療部位,後來雷射廠商推出所謂的「二代飛梭」,為能量提昇的版本,且不需導光藍液。

「晶鑽飛梭」(Lux1540 FractionalTM Laser事實上為脈衝光平台系統,利用鉺:玻璃介質(Er:Glass medium),產生波長1540 nm的雷射波長,不需導光藍液即可施作,且利用接觸式冷卻系統減低疼痛感。

Sellas 3D變頻飛梭 Sellas 3D變頻飛梭是韓國廠商拼裝的機器,穩定性比不上前述的二代飛梭與晶鑽飛梭,光點也較大,對於平面的皮膚(如肚皮)施打較能均勻對焦,但對具有凹凸特性的 臉部,則有對焦不均的問題。這種雷射的波長亦為1550 nm,也是屬於鉺-玻璃光纖雷射(Er: Glass fiber laser),利用「飛點」技術(random-spray),選擇蓋章式或移動式的方法,把微小的光束均勻分布到皮膚表面。

二氧化碳飛梭雷射:與前述幾種飛梭雷射波長相異,為「飛梭化」的波長10600 nm 二氧化碳雷射,也有多種機型,例如eCO2微點飛梭、DEKA、CICU等。作用原理與治療效果,詳見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2070之簡介。

 
優點
a. 術後幾乎無明顯的傷口
b. 方便照顧,較不用擔心術後反黑或感染的問題

缺點

a. 效果較慢,須累積數次的治療才有明顯效果 (其實每次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可能不明顯)
b. 因為是新型的技術,所以雷射廠商的機器訂價過高,使得療程價格不易下降
c. 恢復期:治療後皮膚短暫性泛紅,但與磨皮雷射和電漿相比,泛紅並不明顯,幾天後就會消退

小結

1. 不要有過度的期待,飛梭並不能把疤痕完全消除。抱著過度期待接受飛梭治療的人,就會覺得沒效;期望較低的人,會覺得疤痕有改善,就覺得有效。
2. 除了小面積治療,也適用於大面積的廣泛施打,是相當值得讚賞的革命性的創新治療方法,但目前仍屬昂貴的治療,若預算充裕,這是可以認真考慮的療程。待幾年後機器售價回歸正常水準,這項科技應可平價化造福大眾。

最後提醒一點,面對日新月異的生醫光電科技,大家不應有科技的迷思最新的不一定是最適合您的,例如電漿不一定比飛梭好,飛梭也不一定比傳統磨皮雷射好,應視個別情況而定。
治療前應先充分了解您的狀況,並與醫師討論,才做最後的決定。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電漿 (plasma)-「電漿活膚再生術」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09/plasma-PSR.html,謝謝!

電漿 (plasma)-「電漿活膚再生術」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電漿(plasma)是宇宙中存在最多的物質,為物質之第四態,但在地球表面較為罕見。事實上,暴風雨中,不同電性雲層相互作用,產生的閃電紫色電弧,即可作為電漿的具體形態意象。

近年來逐漸熱門,所謂的「電漿活膚術」(「電漿再生術」),是利用UHF (ultrahigh frequency)的超高頻電氣,激發氮氣分子,使原本電中性的氮氣分子解離為帶有量的氣體離子與電子,此即為電漿。

電漿對於皮膚的作用,可分為兩個區域,中間會形成「裂解線」(line of cleavage)。 較表層的皮膚會受到熱傷害(zone of thermal damage),瞬間形成痂皮,而較深層的真皮層,則為「熱修正區」(zone of thermal modification),纖維母細胞會受到刺激,產生新生的膠原蛋白,據原廠之研究報告,其持續再生的時間可達12個月,因此具有改善細紋、痘疤、疤痕的功能。

(圖:Rhytec的Portrait電漿治療儀,右圖為高壓氮氣鋼瓶。王修含醫師攝)

治療風險:
Rhytec PSR電漿治療儀國外原廠已經倒閉,台灣目前的機器,缺乏原廠之後勤維修,能量穩定度可能不足,有可能造成皮膚過度傷害。

在臨床實務上,電漿治療可分為低能量與高能量療程兩類,差異在於熱修正區的深度。

電漿治療的優缺點:
優點
a. 效果迅速且明顯
b. 作用深度比磨皮雷射與飛梭雷射更深入真皮層
缺點
a. 治療過程疼痛感
     (註:此缺點目前已解決,配合特殊麻醉技術,可將疼痛感大幅降低,甚至達到無痛的治療)
b. 恢復期:治療後傷口會結痂,也有恢復期的問題。
    治療一週後痂皮就會脫落,之後可恢復正常作息與洗臉,
    但與磨皮雷射相同,某些人可能需要數個月才會恢復正常膚色,不像飛梭雷射治療後沒有傷口。
c. 這是最新的科技,剛推出時,儀器廠商的訂價也很高,導致療程過度昂貴,但目前已有些醫療院所可提供經濟上較平易的療程。

小結
電漿適用於磨皮、飛梭治療後仍明顯的疤痕或痘疤,可與其它治療方式搭配,協同提供病患最好的治療品質。

最後提醒一點,面對日新月異的生醫光電科技,大家不應有科技的迷思最新的不一定是最適合您的,例如電漿不一定比飛梭好,飛梭也不一定比傳統磨皮雷射好,應視個別情況而定。
治療前應先充分了解您的狀況,並與醫師討論,才做最後的決定。

電漿的作用原理,可參考下列網站之動畫:
http://www.rhytec.com/content/ science/plasma-animation.jsp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

認識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


前言

玫瑰糠疹是一種人體皮膚很常見的發炎性皮疹。本病好發年齡於十至三十五歲。其他年齡層較少見,男女發病的病例數無明顯差異。本病會在皮膚發疹持續數週到數個月,消退時通常不會留下痕跡。有些深色膚質病患在紅疹退去後會變成淡棕色的斑,但一段時間過後仍會消失。

玫瑰糠疹的症狀是甚麼

玫瑰糠疹剛發的時候是單一較大的粉紅色斑塊,常見於胸腹部或背部。呈橢圓形、邊緣有輕微脫屑,此時人們經常會以為自己長癬疾而自行買癬藥擦,這自然不會有效果。臨床上,這斑塊有一個特別名稱叫斥候斑( herald patch )或媽媽斑。

隨後的一、兩週裡,身上、四肢陸續出現愈來愈多的斑點或斑塊。可能蔓延至頸部,但甚少侵犯臉部。這些晚發的皮疹與媽媽斑外觀類似但較小。在背部,呈橢圓形的玫瑰糠疹的長軸排列均與皮膚割線呈平行,看起來有如聖誕樹的圖案。約有一半的病患會有輕微的癢感,在熱的環境下、大量排汗,癢感會變得比較嚴重。有少數患者在皮疹出現前會有疲倦、疼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玫瑰糠疹一般在兩週左右皮疹發作達到高峰,隨後逐漸消退,六至八週左右可完全消失,有些皮疹可能持續久些,少數病患更可達數月之久。劇烈運動、洗熱水澡會導致皮疹暫時惡化或復發。

玫瑰糠疹的病因是甚麼

玫瑰糠疹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但可確定不是細菌或黴菌感染。也不是皮膚過敏,更和內臟器官疾病無關。

許多皮膚科醫師相信玫瑰糠疹是因病毒感染所致。因為它像流行性感冒一樣好發於春、秋季氣溫變化較大的季節裡,大部分的人終其一生只會長一次玫瑰糠疹,且病人偶爾有類似感冒的症狀。這個理論目前無法證實而且玫瑰糠疹似乎不會傳染。

如何診斷玫瑰糠疹

若玫瑰糠疹的病灶外觀相當典型,媽媽斑出現明顯,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不需其他的檢查方法即可確立診斷。但本病臨床變異頗大,每個病患的病灶大小、數目、位置都不同,有時下玫瑰糠疹的診斷前需先排除其他的皮膚疾病,如癬疾、藥物疹、梅毒、、等等,因此有時需作梅毒血清反應檢驗或括皮屑檢查,少數病患可能需要切片檢查才能確立診斷。

如何治療玫瑰糠疹

雖然玫瑰糠疹是一個自限性皮膚疾病,但每個病患的臨床變異頗大。皮疹症狀輕微的通常不需治療,靜待其自然痊癒即可。若有較嚴重的症狀影響作息,則用口服藥及外用藥來幫忙止癢。日常生活部分宜以溫水洗澡避免劇烈運動、泡熱水澡。紫外線治療對玫瑰糠疹很有幫助,但應在皮膚科醫師監視下進行,口服類固醇亦可加速皮疹癒合。

總而言之,玫瑰糠疹是一個容易治療的皮膚疾病。最重要是作一個確定的診斷,且向病患說明這不是危險的疾病,讓病人得以安心。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提供 http://www.derma.org.tw/

原作者:何宜承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