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2012-7-2-skin-clinic-opening.html,謝謝!
王修含醫生個人筆記資料庫-內容僅供學術討論-【台北王修含健保皮膚科診所王修含醫師個人部落格:皮膚科學、電波拉皮雷射、微整形醫美-專業皮膚科醫學網站部落格】現代皮膚科醫學受推薦的核心內容有皮膚疾病診療、電波拉皮、生醫光電雷射、美容醫學美容(醫美)技術。相關知識包括內外科醫學、物理、化學、藝術美學、醫學倫理醫德等研究心得,這些學科彼此交融,猶如交響樂團相互激盪的各元素,形成皮膚科權威醫術內容,並突破傳統評價,蛻變為全新風貌。(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2012-7-2-skin-clinic-opening.html,謝謝!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aesthetic-technique-lecture.html
,謝謝!
【微整形醫學會演講公告】微整形美學與技巧–王修含醫師
時間:2012年6月17日 08:00-17:00
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五號)
主辦單位:台灣兩岸幹細胞微整型醫學會、台灣微整形美塑醫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美容專業委員會
演講摘要:微整形美學與技巧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老化是個持續變化的過程,年輕時的皮膚具有緊緻外觀,臉型呈現”V”型,同時整體肌膚為潤澤飽滿的狀態,老化後的皮膚則外觀鬆弛,臉型變成”倒V”型,肌膚體積也漸漸流失,簡而言之,就是「凹、皺、垂」的變化。什麼是「美」的定義,自古以來就是眾人討論的話題,純就外貌而言(不考慮智慧、心靈等形而上學的層次),大部分人皆同意年輕人的皮膚與外型比老年人接近「美」,這是否有科學根據呢?
黃金比例(φ = (1 + √5) / 2 = 1.618…)是個神奇的數字,許多人們認為美的事物皆與它有關。以此比例分析「美女」的圖片,似有其道理,Stephen Marquardt醫師因此提出”Beauty mask”的模型,若以此套用在古代埃及、希臘、羅馬以及現代各膚色之「美女」,確實頗有符合之處。在臨床實際應用上,要迅速套用「黃金比例」,可能需要醫師的直覺或快速的運算能力,因此亦有人提出三等分、五等分、對稱性比例等評估「美」的方式。
在掌握美學評估能力後,若要落實到美的改造,微整形的技巧就顯得相當重要。在進行微整形治療前,多採用表皮麻醉或局部麻醉、神經阻斷術的方式減低被治療者的不適。在治療的過程,一般醫師可能會用到多項指標,例如Wrinkle Severity Rating Scale (WSRS)、Global Aesthetic Improvement Scale (GAIS)來進行術前、術後的評估。微整形的材料選擇,例如肉毒桿菌素或填充劑,包括玻尿酸、微晶瓷、膠原蛋白、雅得媚或3D-聚左旋乳酸等,也是重要的課題。一般而言,玻尿酸的持久效果決定於三項因素:濃度、分子大小、交聯鍵結方式。
填充劑(如玻尿酸)的注射方式非常多樣化,例如線形、連續性、扇狀、剖面線式等基本方法,以及蕨葉、鑿井、層狀分布等各類變化方式。注射深度亦需正確,視改善紋路或填補組織的不同目標,各有不同的最佳注射深度。掌握這些技巧,可用於改善法令紋、淚溝、眼窩凹陷、豐唇、豐頰、太陽穴(夫妻宮)凹陷……等各種皮膚外觀狀況,讓被治療者朝向「美」的方向變化。在追求治療效果的同時,亦需避免各種副作用,尤其是會造成長期後遺症者,例如玻尿酸或微晶瓷阻塞鼻部動脈造成的皮膚壞死、聚左乳酸誘發的大量皮下肉芽腫顆粒。
電波拉皮可輔助微整形技術,具有立即拉提與改善膚質的效果,同時有溶脂的作用。事實上,單一的治療方式並無法滿足被治療者的所有需求,往往需要複合式處理,包括光電雷射治療、微整形注射、美白藥妝保養品……等。
綜而言之,微整形治療是項藝術,治療目標與患者期待、治療工具的選擇有關,亦需考量美學評估、恢復期、效果,同時被治療者的知情同意也很重要。治療結果不滿意肇因於多項因素,包括治療工具、技術、醫病關係、併發症、患者過度期待等。單一治療方式並非萬能,必要時需配合其它方法,進行複合式治療,才能讓被治療者趨近於「美」的極致!
參考網頁:
http://skin168.com
http://skin168.net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
【第六屆海峽兩岸微整形學術研討會】
議程 |
||||
時間 |
講題 |
演講者 |
主持人 |
|
0900-1000 |
報 到 及 聯 合 開 幕 式 |
|||
SECTION 1 五官微整形 |
||||
1000-1025 |
上眼解剖學及微整形提眉手術 |
陳美齡醫師(台) |
周遵善 醫師(台) |
|
1025-1050 |
Noninvasive vs. Invasive method in lower lid rejuvenation |
陳鴻英 醫師(台) |
||
1050-1115 |
微整形美學與技巧 |
王修含 醫師(台) |
||
1115-1135 |
台灣微整型發展現況 |
傅天祥 醫師(台) |
呂金陵 醫師(陸) |
|
1135-1200 |
最新分段鉺雅鉻雷射治療亞洲人皮膚經驗 |
曾明禮 醫師 (台) |
||
1200-1300 |
Lunch 及 台灣微整形美塑醫學會 會員大會暨 理監事選舉 |
|||
SECTION 3 自體脂肪幹細胞 |
||||
1330-1355 |
自體脂肪與填充劑在面部美容中的選擇與應用 |
楊雲霞 醫師(陸) |
季明光 醫師(台) 林漢文 醫師(台)
|
|
1355-1420 |
自體顆粒脂肪注射在面部年輕化中的應用 |
楊 璐 醫師(陸) |
||
1420-1445 |
自體脂肪幹細胞隆胸臨床體會 |
李 京 醫師(陸) |
||
1455-1515 |
幾種軟組織充填材料在隆鼻手術中應用和比較 |
謝宏彬 醫師(陸) |
||
1415-1525 |
茶 歇 |
|||
SECTION 4 綜合整形技術 |
||||
1525-1550 |
下瞼區域的微創年輕化治療方法探討 |
歐陽天祥 醫師(陸) |
丘錦發 醫師(台) 王中原 醫師(台) |
|
1550-1615 |
中國醫療美容之思考 |
呂金陵 醫師(陸) |
||
1615-1640 |
內鏡微創面部年輕化186例經驗介紹 |
陳育哲醫師 (陸) |
||
1640-1700 |
美白注射在大陸的應用概況 |
趙燕玲 (陸) |
||
1700- |
Close remark |
|||
研討會日期:2012年6月17日(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研討會地點: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二樓會議室 【第2會議室】
台北市信義路5段5號2樓
主辦單位:台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醫學美容專業委員會
台灣海峽兩岸醫事交流協會 西醫兩岸學術交流委員會微整形專業委員會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2012-dermatologist-training.html,謝謝!
衛生署公告:公告修正「皮膚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基準」,自中華民國一0一年七月一日生效;惟中華民國101年6月30日前各醫院已招收之住院醫師適用修正前之規定。
訓練年
|
訓練項目(課程)
|
訓練時間
|
評核標準
(方法)
|
備註
|
第1年
|
1.學習皮膚病之全人醫療(包含門診及住院病人)。
2.學習一般皮膚病診療(強調臨床鑑別診斷)及判讀基本皮膚病理。
3.學習臨床檢查方法,含伍氏燈檢查、黴菌鏡檢(KOH test)、寄生蟲及病毒感染之抹片檢查 (Tzanck smear)、皮膚鏡(Dermoscope)檢查等。
4.皮膚科治療用藥之臨床藥學。
5.學習基本治療技能:含皮膚切片手術、初階皮膚外科手術、冷凍手術治療、電氣燒灼、藥物燒灼、光照治療等。
7.參加專業責任與醫病關係等相關之醫學倫理課程。
|
1年
|
1.全人醫療訓練共五例以上。
2.臨床檢查方法每項五例以上。
3.基本技能實例操作每項五例以上。
4.由科部主任實地評核,做成文書報告,評核重點包含:
(1)醫學知識。
(2)病史取得及病歷記載。
(3)理學檢查。
(4)處置技術。
(5)責任感。
(6)醫病關係。
(7)同事關係。
(8)時間應用。
(9)科部內外學術活動。
|
每週至少有一小時應參加本院或他院之討論會,含臨床病例討論會、臨床病理討論會、圖書期刊討論會、病房迴診、組織病理判讀及住院醫師教學。
|
第2年
|
1.延續第一年加強門診及住院病人之診療訓練。
2.免疫螢光切片染色及判讀。
3.黴菌培養及判讀。
4.皮膚貼膚及皮內試驗及判讀。
5.全身性疾病之皮膚表徵及皮膚病相關之其他系統疾病。
6.學習進階光照治療。
8.擔任進階皮膚外科手術助手。
|
1年
|
1.一般皮膚腫瘤切除手術五例以上。
2.照護住院病人五例以上。
3.免疫螢光切片染色之判讀、黴菌培養之判讀、貼膚試驗之判讀,每項五例以上。
4.由科部主任實地評核,做成文書報告,評核重點包含:
(1)醫學知識。
(2)病史取得及病歷記載。
(3)理學檢查。
(4)處置技術。
(5)責任感。
(6)醫病關係。
(7)同事關係。
(8)時間應用。
(9)科部內外學術活動。
|
|
第3年
|
1.學習進階皮膚外科:皮瓣手術、植皮術等。
3.在主治醫師指導下,負責他科之會診工作。
4.學習皮膚科進階藥物療法(含化學治療及免疫療法)。
5.整理文獻,撰寫病例報告,或作臨床研究,撰寫論文。
6.指導資淺住院醫師之住院病人照護。
|
1年
|
1.參與門診診療工作,每週一次以上。
2.參與皮瓣手術及植皮術,各兩例以上。
3.參與雷射及光電手術(含至少兩種不同類機型),各十例以上。
4.由科部主任實地評核,做成文書報告,評核重點包含:
(1)醫學知識。
(2)病史取得及病歷記載。
(3)理學檢查。
(4)處置技術。
(5)責任感。
(6)醫病關係。
(7)同事關係。
(8)時間應用。
(9)科部內外學術活動。
|
|
第4年
|
1.訓練獨立門診及會診診療之能力。
2.學習急重症與皮膚相關之診療照護。
3.學習與皮膚科有關之其它專科醫學 (如免疫疾病、血液疾病、職業醫學、環境醫學等)。
5.訓練領導能力及學習行政、資訊管理。
6.參與學生及住院醫師之教學。
7.學習基礎醫學研究。
|
6個月
|
1.他科會診紀錄三十例以上。
2.由科部主任實地評核,做成文書報告,評核重點包含:
(1)醫學知識。
(2)病史取得及病歷記載。
(3)理學檢查。
(4)處置技術。
(5)責任感。
(6)醫病關係。
(7)同事關係。
(8)時間應用。
(9)科部內外學術活動。
|
衛生署公告:新版皮膚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基準
衛生署公告:公告修正「皮膚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基準」,自中華民國一0一年七月一日生效;惟中華民國101年6月30日前各醫院已招收之住院醫師適用修正前之規定。
皮膚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基準
本課程訓練完成所需時間為3.5年
訓練年 |
訓練項目(課程) |
訓練時間 |
評核標準 (方法) |
備註 |
第1年 |
1.學習皮膚病之全人醫療(包含門診及住院病人)。 2.學習一般皮膚病診療(強調臨床鑑別診斷)及判讀基本皮膚病理。 3.學習臨床檢查方法,含伍氏燈檢查、黴菌鏡檢(KOH test)、寄生蟲及病毒感染之抹片檢查 (Tzanck smear)、皮膚鏡(Dermoscope)檢查等。 4.皮膚科治療用藥之臨床藥學。 5.學習基本治療技能:含皮膚切片手術、初階皮膚外科手術、冷凍手術治療、電氣燒灼、藥物燒灼、光照治療等。 6.學習醫學美容基本課程。 7.參加專業責任與醫病關係等相關之醫學倫理課程。 |
1年 |
1.全人醫療訓練共五例以上。 2.臨床檢查方法每項五例以上。 3.基本技能實例操作每項五例以上。 4.由科部主任實地評核,做成文書報告,評核重點包含: (1)醫學知識。 (2)病史取得及病歷記載。 (3)理學檢查。 (4)處置技術。 (5)責任感。 (6)醫病關係。 (7)同事關係。 (8)時間應用。 (9)科部內外學術活動。 |
每週至少有一小時應參加本院或他院之討論會,含臨床病例討論會、臨床病理討論會、圖書期刊討論會、病房迴診、組織病理判讀及住院醫師教學。 |
第2年 |
1.延續第一年加強門診及住院病人之診療訓練。 2.免疫螢光切片染色及判讀。 3.黴菌培養及判讀。 4.皮膚貼膚及皮內試驗及判讀。 5.全身性疾病之皮膚表徵及皮膚病相關之其他系統疾病。 6.學習進階光照治療。 7.學習醫學美容中階課程(含雷射、光電學及化粧品學等)。 8.擔任進階皮膚外科手術助手。 |
1年 |
1.一般皮膚腫瘤切除手術五例以上。 2.照護住院病人五例以上。 3.免疫螢光切片染色之判讀、黴菌培養之判讀、貼膚試驗之判讀,每項五例以上。 4.由科部主任實地評核,做成文書報告,評核重點包含: (1)醫學知識。 (2)病史取得及病歷記載。 (3)理學檢查。 (4)處置技術。 (5)責任感。 (6)醫病關係。 (7)同事關係。 (8)時間應用。 (9)科部內外學術活動。 |
|
第3年 |
1.學習進階皮膚外科:皮瓣手術、植皮術等。 2.學習醫學美容高階課程(含雷射、光電學及化粧品學等)。 3.在主治醫師指導下,負責他科之會診工作。 4.學習皮膚科進階藥物療法(含化學治療及免疫療法)。 5.整理文獻,撰寫病例報告,或作臨床研究,撰寫論文。 6.指導資淺住院醫師之住院病人照護。
|
1年 |
1.參與門診診療工作,每週一次以上。 2.參與皮瓣手術及植皮術,各兩例以上。 3.參與雷射及光電手術(含至少兩種不同類機型),各十例以上。 4.由科部主任實地評核,做成文書報告,評核重點包含: (1)醫學知識。 (2)病史取得及病歷記載。 (3)理學檢查。 (4)處置技術。 (5)責任感。 (6)醫病關係。 (7)同事關係。 (8)時間應用。 (9)科部內外學術活動。 |
|
第4年 |
1.訓練獨立門診及會診診療之能力。 2.學習急重症與皮膚相關之診療照護。 3.學習與皮膚科有關之其它專科醫學 (如免疫疾病、血液疾病、職業醫學、環境醫學等)。 4.學習醫學美容進階課程。 5.訓練領導能力及學習行政、資訊管理。 6.參與學生及住院醫師之教學。 7.學習基礎醫學研究。
|
6個月 |
1.他科會診紀錄三十例以上。 2.由科部主任實地評核,做成文書報告,評核重點包含: (1)醫學知識。 (2)病史取得及病歷記載。 (3)理學檢查。 (4)處置技術。 (5)責任感。 (6)醫病關係。 (7)同事關係。 (8)時間應用。 (9)科部內外學術活動。 |
|
備 註:本課程訓練包括皮膚診斷學、皮膚微生物學、性傳染病學、皮膚生理學、皮膚免疫學、皮膚基本治療學、皮膚光照治療、皮膚過敏測試、皮膚腫瘤學、皮膚病理 學、皮膚外科學、皮膚進階治療學、社區醫學服務、職業環境皮膚科學、基礎醫學研究、皮膚美容外科、美容注射及皮膚保健暨美容。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2/06/solta-thermage-cpt-treatment-effect.html,謝謝!
完全發揮Thermage CPT電波拉皮效果之八大治療秘訣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Thermage原廠電波拉皮國際訓練課程講師、電波拉皮種子醫師)
依據目前的學術研究與個人經驗,各種電波拉皮系統中,確實以Thermage系統較為突出,而CPT則是Thermage系統中較新的臉部探頭模式。在治療成效呈現方面,醫師的操作經驗與技術佔有很大的因素,就筆者個人的操作心得而言,在能量設定、各部位的發數分配、美學考量、生物力學考量、治療時間掌握、涵括的治療面積、治療安全/疼痛控制等各項因素的掌握,可讓最後的治療效果出現很大的差異。
由於Thermage 電波拉皮的治療價格高昂,如何充分完全發揮Thermage CPT電波拉皮治療效果,是筆者治療時念茲在茲的要項,也是演講時,常被其他醫師詢問的熱門議題。由於筆者曾研習過生醫電子與機械工程學位,以下是結合醫學、數學與物理原理的個人心得秘訣:
1. 能量設定:
高能量效果優於低能量,但操作高能量必須兼顧安全性,不可造成皮膚灼傷與水泡、水腫。
也必須注意疼痛控制與安全,必須讓被治療者在清醒、呼吸不受抑制,同時很舒適,甚至是完全無痛的情境下完成治療。
以CPT探頭為例,目前筆者習慣用最高能量(treatment level)8.0,因為累積的總能量是傳統3.0-5.0的兩倍。
(身體用的16平方公分大探頭,能量更可高達9.5)
警語:使用高能量治療,需搭配特殊熱力學技巧,將能量溫和精確地導入皮膚,此為進階施打技術,不建議初學者使用,否則反而會造成灼傷、水腫、水泡、軟組織傷害等電波拉皮副作用或後遺症。
Thermage 的治療採用拋棄式探頭,無法重覆使用。假如以檸檬比喻CPT電波拉皮探頭,使用最高能量治療法,就如同將整顆檸檬的內容物充分完全擠壓利用,而傳統中低能量治療法,就猶如只擠了一半的果汁,其它剩餘部份予以拋棄,非常可惜。
圖:Thermage CPT電波拉皮–高能量低痛感治療技巧與傳統方式之比較
上圖:以筆者研發的特殊技巧進行低痛感治療,不需注射麻醉藥,即可安全地使用最高能量級別8,完全不浪費探頭的能量(本案例為108.6千焦耳)。
警語:使用高能量治療,需搭配特殊熱力學技巧,將能量溫和精確地導入皮膚,此為進階施打技術,不建議初學者使用,否則反而會造成灼傷、水腫、水泡、軟組織傷害等電波拉皮副作用或後遺症。
2. 生物力學的考量:
Thermage CPT電波拉皮會造成真皮層膠原蛋白的立即收縮,未來該部位的膠原蛋白也會重組新生。
由 於筆者曾獲有機械工程學位,在深入思考工程力學原理與皮膚科學的關係後,發現若醫師善用電波拉皮對於膠原蛋白的特性,結合工程上的靜力學、材料力學等工程力學與結構力學的知識,以生物力學上的效應,模擬整形外科的線性拉皮技巧,可得到猶如「膠原蛋白線」拉皮的現象,讓治療部位有立即與長期性的效果。(與埋線拉皮相比,這些「膠原蛋白線」是來自於自己的組織,安全與相容程度較高)
圖:使用結構力學原理於Thermage CPT電波拉皮治療。圖片引用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uctural_mechanics (Space frame used in a building structure)
圖:採用工程力學概念搭配Thermage電波拉皮治療,利用膠原蛋白收縮的原理,可在治療後立即呈現皮膚緊緻的效果,未來該部位的膠原蛋白也會重組更新(治療者: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註:臉上格線為治療前轉印之記號,可用於座標定位,治療後可清潔卸除;治療後皮膚會呈現泛紅,通常在一小時至數小時內就會消退,同時不應該出現組織過度腫脹、水腫的現象,可於術後正常工作、生活,無恢復期的問題。
圖:採用工程力學概念搭配Thermage電波拉皮治療,術後五個月之治療案例(治療者: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關於此要訣的論述,亦可參考「融合工程力學的Thermage電波拉皮治療技巧與效果」一文:http://www.skin168.net/2013/06/thermage-engineering-mechanics.html
3. 發數分配:
依據被治療者的個人狀況分配,以優勢的大量發數投注在最需改善的部位,追求治療效果的最大化。
這部份與數學上的線性規劃(linear programming)有異曲同工之妙,醫師就猶如工程師,
在治療時的考量,是在思考有限的發數下,如何做好資源的最佳分配,在兼顧美學(aesthetics)的前提下,得到最佳的效能產出。
圖:線性規劃(linear programming),引用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Linear_programming
4. 美學考量:
黃金比例(φ = (1 + √5) / 2 = 1.618…)是個神奇的數字,許多人們認為美的事物皆與它有關。以此比例分析「美女」的圖片,似有其道理,Stephen Marquardt醫師因此提出”Beauty mask”的模型,若以此套用在古代埃及、希臘、羅馬以及現代各膚色之「美女」,確實頗有符合之處。在臨床實際應用上,要迅速套用「黃金比例」,可能需要醫師的直覺或快速的運算能力,因此亦有人提出三等分、五等分、對稱性比例等評估「美」的方式。在掌握美學評估能力後,若要落實到美的改造,微整形的技巧就顯得相當重要,Thermage CPT電波拉皮施打過程中,亦需考量美學因素,對整體輪廓做最佳化的處理。
圖:Emma Watson—合乎黃金比例的臉型,原始圖片引用自http://www.memsaab.com/files/imagecache/gallery_celebrity/files/Beautiful%20Emma%20Watson%20Awesome%20Face%20Look%20Still%20.jpg
5. 施打速度:
Thermage 電波拉皮的施打速度要快速,每個部位的治療時間不可拖延,務求能量在最短時間內能迅速累積,得到目標治療溫度,避免能量散逸的浪費。在其 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治療時間較短,效果較佳 ,這其實就是熱工(Thermal engineering)原理中的「熱傳學」(Heat transfer)考量。
但這是原則,按照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有許多例外情況,治療時間長也未必代表效果一定差,
一味追求治療時間短,卻忽略前述其它因素的考量,效果也不會好。
圖:Thermage 電波拉皮的施打速度要快速,務求能量在最短時間內能迅速累積至目標治療溫度,避免能量散逸的浪費。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治療時間較短,效果較佳 ,這其實就是熱工(Thermal engineering)原理中的「熱傳學」(Heat transfer)考量。圖片引用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Heat
6. 涵括的治療面積:
原則上,發數愈多、涵蓋面積愈大、總能量愈高,最後的效果會愈好。
因此同時施打全臉+頸部900發與眼部450發,效果也會比單獨治療臉部600發為佳,
這是類似數學微積分中的積分(integral)原理,藉由累積每個小部分的皮膚真皮層膠原蛋白收縮與再生的微小變化,得到整體的膚質改善。
圖:原則上Thermage CPT電波拉皮治療,發數愈多、涵蓋面積愈大、總能量愈高,最後的效果會愈好。類似數學微積分中的積分(integral)原理, 藉由累積每個小部分的皮膚真皮層膠原蛋白收縮與再生的微小變化,得到整體的膚質改善。。圖:Riemann–Darboux’s integration (blue) and Lebesgue integration (red),引用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gral
7. 治療安全/疼痛控制:
Thermage CPT電波拉皮治療與其它醫療原理相同,先尋求安全(First, do no harm),再追求效果。
電波拉皮廠商以警語明示,禁止以任何注射式麻醉方式,搭配電波拉皮進行治療,只能使用塗抹表皮麻醉藥物的方法。原廠的警語:「本產品不得使用全身麻醉、注射麻醉進行麻醉或神經阻斷的方式進行麻醉,或是靜脈注射任何藥劑進行治療。」
在追求效果的同時,治療能量需最大化,在不使用注射麻醉、睡眠麻醉的前提下,活用Thermage CPT電波拉皮系統的特性,醫師的治療經驗與技術,搭配的疼痛控制技巧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可參考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3274 或 http://www.skin168.net/2012/04/thermage-cpt-anesthesia.html)
圖:Thermage電波拉皮之麻醉警語:「本產品不得使用全身麻醉、注射麻醉進行麻醉或神經阻斷的方式進行麻醉,或是靜脈注射任何藥劑進行治療。」
8. 術後溫敷護理
如同前述Thermage CPT電波拉皮的施打速度要快速,務求能量在最短時間內能迅速累積至目標治療溫度,避免能量散逸的浪費。視個別狀況,可考慮術後溫敷,持續保持這些熱能,但若在高能量治療後,皮膚已累積相當程度的熱能,則未必需要溫敷,避免灼傷、水腫與形成水泡。
其它尚有許多個人經驗與各學術研究論文所提到的治療注意細節,足以寫成一本小書,限於篇幅限制,有機會再進一步詳加說明。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13. 完全發揮Thermage CPT電波拉皮治療效果之秘訣 http://www.skin168.net/2012/06/solta-thermage-cpt-treatment-effect.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3430
14. Thermage CPT電波拉皮最佳化施打方法:定點式? 滑動式? 循環式? 部份重疊式? ABC式? XYZ式? ……
http://www.skin168.net/2013/10/thermage-cpt-optimized-techniques.html
15. 懷孕期間可以打Thermage CPT電波拉皮嗎? http://www.skin168.net/2012/11/thermage-cpt-pregnancy-radiofrequency.html
16. 演講:2013年Thermage 電波拉皮原廠研討會-講師 王修含 醫師 http://www.skin168.net/2013/02/2013-thermage-lecture.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4060
17. 新式Thermage CPT電波拉皮:CPT DC塑顏電波 http://www.skin168.net/2013/03/thermage-cpt-dc-tip.htmlhttp://www.skin168.net/2013/03/thermage-cpt-dc-tip.html
18. 融合工程力學的Thermage電波拉皮治療技巧與效果 http://www.skin168.net/2013/06/thermage-engineering-mechanics.html
19. 王修含醫師受邀於泰國曼谷發表Thermage CPT電波拉皮全方位探頭Total Tip治療技術 (CPT DC塑顏電波) http://www.skin168.net/2013/06/thermage-cpt-total-tip.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4216
20. Thermage CPT電波拉皮「全方位探頭3.0」(Total Tip 3.0)之高能量無痛施打技巧
http://www.skin168.net/2013/07/thermage-cpt-dc-total-tip-1200.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4309
21. Thermage CPT電波拉皮:王修含醫師受邀於新加坡演講之感謝狀
http://www.skin168.net/2013/07/thermage-cpt-total-tip-speaker.html
22. Thermage CPT電波拉皮:塑顏密碼8210黃金探頭
http://www.skin168.net/2013/08/thermage-cpt-total-tip-8210.html
關於Thermage電波拉皮之學術研究論文
電波拉皮作用原理與效果
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 2011 May;19(2):347-359.
Radiofrequency: Thermage.
Polder KD, Bruce S.
Lasers Surg Med. 2006 Oct;38(9):799-807.
The role of deep heating for noninvasive skin rejuvenation.
Dierickx CC.
Lasers Surg Med. 2005 Dec;37(5):356-365.
Effects of monopolar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ver soft-tissue fillers in an animal model.
England LJ, Tan MH, Shumaker PR, Egbert BM, Pittelko K, Orentreich D, Pope K.
熱能對於膠原蛋白作用之文獻
Arch Dermatol. 2004 Feb;140(2):204-209.
Histolog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 radiofrequency-based nonablative dermal remodeling device: a pilot study.
Zelickson BD, Kist D, Bernstein E, Brown DB, Ksenzenko S, Burns J, Kilmer S, Mehregan D, Pope K.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0 Sep-Oct;8(5):305-313
Thermal modification of connective tissues: basic science consideration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Arnoczky SP, Aksan A.
電波拉皮對脂肪組織之作用
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 2011 May;19(2):347-359.
Radiofrequency: Thermage.
Polder KD, Bruce S.
Dermatol Surg. 2007 Feb;33(2):141-5.
Animal model to explain fat atrophy using nonablative radiofrequency.
de Felipe I, Redondo P.
Dermatol Surg. 2005 Aug;31(8 Pt 1):916-922.
Multipass vector (mpave) technique with nonablative radiofrequency to treat facial and neck laxity.
Finzi E, Spangler A.
適合以電波拉皮治療的對象
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 2011 May;19(2):347-359.
Radiofrequency: Thermage.
Polder KD, Bruce S.
新式電波拉皮CPT探頭改良之處
Cosmet Dermatol. 2011 July;24(7):327-330.
Tolerability of a Monopolar Radiofrequency Facial Skin Tightening Procedure: An Observational Study
Green JB, Dover JS, Kaminer MS
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 2011 May;19(2):347-359.
Radiofrequency: Thermage.
Polder KD, Bruce S.
電波拉皮疼痛控制與能量選擇之關係
Cosmet Dermatol. 2011 July;24(7):327-330.
Tolerability of a Monopolar Radiofrequency Facial Skin Tightening Procedure: An Observational Study
Green JB, Dover JS, Kaminer MS
Facial Plast Surg Clin North Am. 2011 May;19(2):347-359.
Radiofrequency: Thermage.
Polder KD, Bruce S.
同時以震動等非疼痛方式刺激可降低疼痛之研究
Dermatol Online J. 2004 Oct 15;10(2):1.
Vibration anesthesia: a noninvasive method of reducing discomfort prior to dermatologic procedures.
Smith KC, Comite SL, Balasubramanian S, Carver A, Liu JF.
Science. 1965 Nov 19;150(699):971-979.
Pain mechanisms: a new theory.
Melzack R, Wall PD.
Clin J Pain. 2007 Sep;23(7):576-85.
Spinal mechanisms of pain control.
Desmoulin GT, Yasin NI, Chen DW.
Neuroreport. 2001 Jul 3;12(9):2021-2025.
Counter-stimulatory effects on pain perception and processing are significantly altered by attention: an fMRI study.
Longe SE, Wise R, Bantick S, Lloyd D, Johansen-Berg H, McGlone F, Tracey I.
Pain. 1984 Sep;20(1):25-44.
Pain alleviation by vibratory stimulation.
Lundeberg T, Nordemar R, Ottoson D.
J Contemp Dent Pract. 2008 Sep 1;9(6):33-40.
The efficacy of distraction and counterstimulation in the reduction of pain reaction to intraoral injection by pediatric patients.
Aminabadi NA, Farahani RM, Balayi Gajan E.
新式電波拉皮低疼痛度多發數治療技巧與療效研究
Lasers Surg Med. 2007 Mar;39(3):210-217.
Evaluation of the multiple pass, low fluence algorithm for radiofrequency tightening of the lower face.
Bogle MA, Ubelhoer N, Weiss RA, Mayoral F, Kaminer MS.
Dermatol Surg. 2005 Aug;31(8 Pt 1):916-922.
Multipass vector (mpave) technique with nonablative radiofrequency to treat facial and neck laxity.
Finzi E, Spangler A.
Dermatol Surg 2007;33:900–907
Results of a survey of 5,700 patient monopolar radiofrequency facial skin tightening treatments: assessment of a low-energy multiple-pass technique leading to a clinical end point algorithm.
Dover JS, Zelickson B; 14-Physician Multispecialty Consensus Panel.
眼部電波拉皮
Lasers Surg Med. 2006 Dec;38(10):890-898.
Monopolar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f human eyelid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efficacy trial.
Biesman BS, Baker SS, Carruthers J, Silva HL, Holloman 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