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有保濕效果嗎?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AHA-hydration.html,謝謝!

果酸有保濕效果嗎?-談果酸的保濕作用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果酸(α-羥基酸, AHA, alpha hydroxy acid)是常見的美容保養品,其實包括許多種類的分子,包括甘醇酸、乳酸、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杏仁酸等為水溶性物質,皮膚科醫師可用於治療某些過度角化的疾病,以及醫學美容的換膚療程,也常用於居家果酸換膚護理產品,例如果酸乳液、果酸洗面乳

果酸與水楊酸都是常用的去角質保養品,但果酸不只可造成表皮剝離的去角質作用,同時也能幫助皮膚進行保濕作用。

這種
果酸雙重性質相當特殊,根據研究結果推論,皮膚在經過果酸作用後,其中的黏多醣(mucopolysaccharide)含量會增加,特別是真皮層內的葡萄胺聚糖(醣胺多醣,glycosaminoglycans,簡稱GAGs),而這種多醣類吸水性質甚佳,所以使得皮膚的保濕程度增加。

曾有研究顯示,若在前臂皮膚以20%的甘醇酸(分子結構最單純的果酸分子量只有76,刺激性較高)處理,可增加表皮與真皮中的玻尿酸含量,使得皮膚水分增多。使用果酸治療的部位,其中的膠原蛋白mRNA基因表現量也呈現上昇的趨勢。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轉載,但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圖:果酸的去角質與保濕作用,可讓皮膚呈現光澤透亮的效果。本圖為16世紀畫家Raphael所繪「戴著面紗的女子」(Raphael, “Woman with a veil (La Donna Velata)”, painted 1516. Size: 82 by 61 cm (32 by 24 inches). Galleria Palatina, Florence, Italy.)–引用自wikipedia

研究摘要-晚期肺癌使用艾瑞莎皮膚表現與存活率分析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gefitinib-Iressa-skin-toxicity-survival.html,謝謝!

研究論文摘要–晚期肺癌使用gefitinib(Iressa, 艾瑞莎)治療之皮膚表現與存活率分析

台大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EGFR拮抗劑,例如gefitinib(即台灣稱為艾瑞莎Iressa的藥物)erlotinibcetuximab等標靶治療藥物,已被應用於治療癌症。其效度被認為與皮膚反應有關,但最重要的預後因子目前尚無定論。

台大皮膚科團隊與台大腫瘤科楊志新醫師合作進行本研究(DERMATOLOGICA SINICA 2011; 29, 13-18),目的在探討gefitinib藥物造成的各種皮膚反應,並分析主要的治療預後因子。我們以回溯型研究的方法,分析68位以gefitinib(Iressa,艾瑞莎)治療晚期非小細胞型肺癌的病患,發現主要的皮膚反應為:
毛囊炎
(41.2%)
皮膚乾燥
(38.2%)
搔癢
(26.5%)、
甲溝炎 (16.2%)


圖:晚期肺癌使用gefitinib(Iressa, 艾瑞莎)治療之皮膚表現– (A) 痤瘡樣毛囊炎(acneiform eruption):本圖為脂漏性部位的膿皰與紅色丘疹 (B) 前額部位的膿皰 (C) 右前臂的皮膚乾燥(xerosis) (D) 的手指與腳趾部位具疼痛感的甲溝炎(paronychia)

單變項分析發現,甲溝炎為最重要的存活預後因子
(p = 0.0427)
多變項分析顯示,雖然年老者存活率較低,但發生甲溝炎的老年病患,反而具有較好的預後
(p = 0.0050);皮膚乾燥與甲溝炎的發生有正向相關性 (p = 0.0082)


圖:晚期肺癌使用gefitinib(Iressa, 艾瑞莎)治療之皮膚表現與存活率關聯分析-使用Kaplan-Meier estimates分析發生甲溝炎(paronychia)之患者


圖:晚期肺癌使用gefitinib(Iressa, 艾瑞莎)治療之皮膚表現與存活率關聯分析-使用Kaplan-Meier estimates分析發生痤瘡樣毛囊炎(acneiform eruption)之患者


圖:晚期肺癌使用gefitinib(Iressa, 艾瑞莎)治療之皮膚表現與存活率關聯分析-使用Kaplan-Meier estimates分析發生搔癢反應(itching)之患者


圖:晚期肺癌使用gefitinib(Iressa, 艾瑞莎)治療之皮膚表現與存活率關聯分析-使用Kaplan-Meier estimates分析發生皮膚乾燥(xerosis)之患者

闡明這些皮膚反應的關係,能進一步提供我們關於皮膚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之相關機制。

本論文詳細資料:Dermatologica Sinica. 2011; doi:10.1016/j.dsi.2011.02.003

Full Text: http://www.derm-sinica.com/article/S1027-8117%2811%2900013-9/fulltext

PDF檔:http://download.journals.elsevierhealth.com/pdfs/journals/1027-8117/PIIS1027811711000139.pdf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轉載,但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Skin manifestations of gefitinib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survival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aiwan (台灣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使用gefitinib皮膚表現與存活率關聯分析)

DERMATOLOGICA SINICA 29 (2011) 13-18

王修含(Shiou-Han Wang),1 楊志新(Chih-Hsin Yang),2 邱顯清(Hsien-Ching Chiu),1 胡賦強(Fu-Chang Hu),3 詹智傑(Chih-Chieh Chan),1 廖怡華(Yi-Hua Liao),1 陳小菁(Hsiao-Chin Chen),1 朱家瑜(Chia-Yu Chu)1*

 

1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皮膚部(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College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腫瘤醫學部(Department of Onc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College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3台灣大學醫學院暨公衛學院國家級卓越臨床試驗與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Excellence for General Clinical Trial and Researc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BSTRACT

Background/Purpos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ntagonists, such as gefitinib, erlotinib and cetuximab have been used in treating carcinomas. The efficaci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correlate with skin reactions, but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ive indicator is still unknown. Our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types of skin toxicities and to analyze the major therapeutic predictive indicators in Taiwa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68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ceiving gefitinib.

Results Acneiform eruption (41.2%), xerosis (38.2%), pruritus (26.5%), and paronychia (16.2%) composed most of the skin reactions.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paronychia the most substantial survival predictive indicator (p = 0.0427). I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older patients with paronychia have better prognosis (p = 0.0050). Women tended to develop paronychia (p = 0.1098). Xeros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ronychia (p = 0.0082).

Conclusion Paronychia is the most indicative survival predictive factor among the skin manifestations, and it correlates with age, gender and xerosis. Elucid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taneous reactions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EGFR signaling mechanism of skin.

Table 1. Common skin toxicities in the 68 patients receiving gefitinib therapy.

Skin toxicities Median onset time (d) Men (%) (n=33) Women (%) (n=35) Total (%) (n=68)

Acneiform eruption 14 14 (42.4) 14 (40.0) 28 (41.2)
Dry skin/xerosis 50 15 (45.4) 11 (31.4) 26 (38.2)
Generalized pruritus 30 7 (21.2) 11 (31.4) 18 (26.5)
Paronychia 60 3 (9.1) 8 (22.8) 11 (16.2)

Table 2. Median survival days and 1-year survival rate for each of the four main toxicities.
Skin toxicities Median survival d and 1-yr survival rates (%)With Withoutp*

Acneiform eruption 475, 62.4 414, 59.5 0.2022
Xerosis 421, 60.9 431, 56.8 0.7548
Itching 507, 61.4 414, 57.2 0.2509
Paronychia Not reached, 80.8 408, 56.1 0.0427

A two-sample log-rank test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survival curves over the whole follow-up period.

Table 3. Multiple Cox’s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stratified by stage of disease for modeling the hazard rate of time to death (n=59).*
Risk factor Regression coefficient Standard error χ2p Hazard ratio

Age×male 0.0132 0.0068 3.7369 0.0532 1.013
Age×paronychia −0.0283 0.0101 7.8727 0.0050 0.972
Male×xerosis 1.4487 0.5530 6.8641 0.0088 4.258

Grønnesby and Borgan goodness-of-fit test χ2=11.9445 (with 9 degrees of freedom); p=0.2165>0.05.

Table 4.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for modeling the probability of having paronychia (n=59).*
Risk factor Regression coefficient Standard error Wald test statistic Odds ratio 95% Confidence intervalp

Intercept −2.4582 0.7429 10.9486 0.0009
Male −1.3305 0.8320 2.5573 0.264 0.052–1.350 0.1098
Xerosis 2.3729 0.8972 6.9939 10.728 1.848–62.268 0.0082

Percentage of concordant pairs=68.4%; percentage of discordant pairs=10.6%; and percentage of tied pairs=21.0%; Hosmer and Lemeshow goodness-of-fit test χ2=0.3733 (with 2 degrees of freedom); p=0.8297>0.05.


 

櫻花雷射-新世代脈衝染料雷射VBeam II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VBeamII-VBeam2-dye-laser.html,謝謝!

櫻花雷射-新世代脈衝式染料雷射V Beam II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櫻花雷射VBeamII訓練課程講師/ 種子醫師)

「櫻花雷射」是最近被提出的雷射名稱,屬於波長595nm的雷射,事實上就是「染料雷射」,並非新發明的雷射種類,但因儀器設計與傳統舊式易產生淤青副作用的染料雷射不同,屬於一種新世代的脈衝式染料雷射(VBeam II),除了傳統染料雷射的治療範圍,亦具類似脈衝光的治療作用,訴求回春淡斑的美容保養治療,故雷射廠商特別命名為「櫻花雷射」。


圖:使用長脈衝式染料雷射(櫻花雷射)治療發炎性青春痘(紅痘疤, inflammatory acne vulgaris)

VBeam II脈衝式染料雷射的治療項目(治療適應症):
血管性病變、青春痘紅痘疤
  血液中的紅血球具有含氧血紅素,可吸收脈衝式染料雷射的波長,並將光能轉化為熱能,達到加熱血管,選擇性破壞血管病變的效果,並且只影響血管病灶,而不傷害週邊的正常組織。
這種特性可用來治療:
1. 發炎性的
青春痘,與紅色的痘疤。此治療亦具同時殺菌的作用,故對發炎性青春痘具治療效果。
2. 臉部血管絲,例如常見於鼻翼兩側與鼻孔的微血管擴張。
3. 酒糟
4. 血管瘤
5. 葡萄酒色斑
6. 血管性的肝斑,可參見「
以染料雷射配合淨膚雷射治療肝斑的原理」一文(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2427)。


圖:使用長脈衝式染料雷射(櫻花雷射)與淨膚雷射進行肝斑(chloasma)、曬斑(lentigines)與皮膚回春(skin rejuvenation)治療


圖:使用長脈衝式染料雷射(櫻花雷射)與淨膚雷射治療肝斑(chloasma, melasma),此為治療一次的效果,若多次治療,其效果可更明顯

淡斑除皺 (粉芽紅嫩膚術)
 
VBeam II脈衝染料雷射治療後不會發生瘀青、紫斑等副作用,可用於皮膚的回春保養。因為VBeamII治療過程會針對血管產生熱能,提升血管周圍的組織溫度,並刺激纖維母細胞進行膠原蛋白新生的作用,可讓皮膚較為緊實。黑色素亦可吸收染料雷射的波長,所以同時具有淡化淺層表皮色素斑的問題。


圖:盛開的櫻花 (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Cherry_blossom)

櫻花雷射為美國Candela公司研發的機種,最重要的特色是治療後較不易發生淤青紫斑的副作用(purpura-free),原因如下:
1. 採用可調式脈衝時間,以較長的脈衝時間溫和地輸出能量
2. 使用比傳統染料雷射585nm穿透較深的波長(595nm)
3. 將能量輸出分散為八個次脈衝(上一代的VBeam染料雷射為四個次脈衝)

治療過程配合冷媒噴灑的動態冷卻系統(dynamic cooling device™, DCD™),避免表皮的灼傷。

此機種也提供醫師多種治療光點與探頭的選擇,增加治療的彈性與準確性,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傳統的圓形探頭之外,VBeamII提供細長橢圓形的3x10mm探頭,趨近血管的形狀,可準確地治療血管病變,避免傷害週邊的正常組織。

VBeamII脈衝式染料雷射提供的探頭與能量密度(通量, fluence)範圍:

12 mm- 2.75/7 J/cm²

10 mm-4/10 J/cm²

7 mm-7/20 J/cm²

5 mm- 7.5/30 J/cm²

3 mm- 21/40 J/cm²

3X10mm-10/25 J/cm²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轉載,但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肉毒桿菌素治療憂鬱症–皺眉紋(眉間紋)成因與治療

肉毒桿菌素治療憂鬱症–皺眉紋(眉間紋)成因與治療

肉毒桿菌素治療憂鬱症?–皺眉紋(眉間紋)成因與治療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皺眉紋又稱為眉間紋,是出現於眉間皮膚的凹陷皺紋,有縱向與橫向兩種類型,會使臉部表現生氣或不悅、恐懼、傷心等情緒反應。皺眉紋主要來自皺眉肌與鼻眉肌的收縮,可施打肉毒桿菌素消除與預防。近年來有許多研究指出,皺眉紋會引起臉部的情緒回饋機制(facial feedback), 使人陷入負面情緒之中,因此發現施打肉毒桿菌素

去除皺眉紋之後,可減少臉部的負面情緒反應,藉由臉部回饋機制,避免負面情緒的內在經驗一再出現,使患者較不易陷入憤怒、難過與恐懼感的憂鬱情緒狀態,並
讓人較為快樂(J Am Acad Dermatol 2008 ; J Cosmet Dermatol 2009)。

圖:畫中男子具有皺眉紋(眉間紋)-原畫由十五至十六世紀德國畫家阿爾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 (Albrecht Due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於1524年所作,畫作名稱為「未知的肖像」(Porträt eines Unbekannten, Portrait of an Unknown),現收藏於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杜勒為德國中世紀末期與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與藝術家。圖片來源:維基百科wikipedia。

肉毒桿菌素治療皺眉紋,需注射至相關的肌肉組織,放鬆這些肌肉的收縮動作,因此醫師在治療前,需對相關的肌肉解剖學有透澈的認識。詳述與皺眉紋有關的解剖學構造如下:

一、縱向的眉間紋(皺眉紋)

1. 肌肉動作:

縱向的眉間紋(皺眉紋)來自皺眉肌(corrugator supercilii muscle)與降眉肌(depressor supercilli m.)的共同作用(註:以下的muscle縮寫為m.)。

皺眉肌起源自顱部前額骨的眉弓(superciliary arches),附著於前額眉毛附近的皮膚

降眉肌的存在性尚有爭議,有學者認為它是眼輪匝肌的一部分,但有人認為它是獨立動作的肌肉,起始於內側眼眶邊緣(orbital rim),並附著於眼窩骨(bony orbit)內側。

2. 神經解剖學:

皺眉肌受到顏面神經(facial nerve)的多重神經分支控制,包括前額(frontal,又稱為顳部分支temporal branch)、顴部(zygomatic)與 頰部(buccal)等神經分支。前額分支於眉毛部位穿過眼輪匝肌,而頰部分支則與顴部分支形成角神經(angular nerve),並經過內側眼角的位置,同時支配皺眉肌與鼻眉肌。

二、橫向的眉間紋(皺眉紋)

1. 肌肉動作:

橫向的眉間紋(皺眉紋)來自鼻眉肌(又稱為「稜椎肌」,procerus m.)的作用,可將眉毛內側下拉,形成橫向的皺紋,肌肉起源自下方鼻骨的肌腱,附著於眉毛之間的前額皮膚

2. 神經解剖學:

鼻眉肌受到顏面神經的頰部分支與顴部分支共同形成的角神經支配控制。

 

參考文獻: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06;59(4):366-72.

Ann Plast Surg. 2004 Feb;52(2):140-3.

J Cosmet Dermatol. 2009 Mar;8(1):24-6.

J Am Acad Dermatol. 2008 Jun;58(6):1061-72.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轉載,但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肉毒桿菌素治療憂鬱症–皺眉紋(眉間紋)成因與治療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1/03/blog-post.html,謝謝!

肉毒桿菌素治療憂鬱症?–皺眉紋(眉間紋)成因與治療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皺眉紋又稱為眉間紋,是出現於眉間皮膚的凹陷皺紋,有縱向與橫向兩種類型,會使臉部表現生氣或不悅、恐懼、傷心等情緒反應。皺眉紋主要來自皺眉肌與鼻眉肌的收縮,可施打肉毒桿菌素消除與預防。近年來有許多研究指出,皺眉紋會引起臉部的情緒回饋機制(facial feedback), 使人陷入負面情緒之中,因此發現施打肉毒桿菌素,去除皺眉紋之後,可減少臉部的負面情緒反應,藉由臉部回饋機制,避免負面情緒的內在經驗一再出現,使患者較不易陷入憤怒、難過與恐懼感的憂鬱情緒狀態,並讓人較為快樂(J Am Acad Dermatol 2008 ; J Cosmet Dermatol 2009)。


圖:畫中男子具有皺眉紋(眉間紋)-原畫由十五至十六世紀德國畫家阿爾布雷希特·杜勒Albrecht Dürer (Albrecht Duerer,1471年5月21日-1528年4月6日)於1524年所作,畫作名稱為「未知的肖像」(Porträt eines Unbekannten, Portrait of an Unknown),現收藏於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杜勒為德國中世紀末期與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與藝術家。圖片來源:維基百科wikipedia。

肉毒桿菌素治療皺眉紋,需注射至相關的肌肉組織,放鬆這些肌肉的收縮動作,因此醫師在治療前,需對相關的肌肉解剖學有透澈的認識。詳述與皺眉紋有關的解剖學構造如下:
一、縱向的眉間紋(皺眉紋)
1. 肌肉動作:
縱向的眉間紋(皺眉紋)來自皺眉肌(corrugator supercilii muscle)與降眉肌(depressor supercilli m.)的共同作用(註:以下的muscle縮寫為m.)。
皺眉肌起源自顱部前額骨的眉弓(superciliary arches),附著於前額眉毛附近的皮膚

降眉肌的存在性尚有爭議,有學者認為它是眼輪匝肌的一部分,但有人認為它是獨立動作的肌肉,起始於內側眼眶邊緣(orbital rim),並附著於眼窩骨(bony orbit)內側。

2. 神經解剖學:
皺眉肌受到顏面神經(facial nerve)的多重神經分支控制,包括前額(frontal,又稱為顳部分支temporal branch)、顴部(zygomatic)與頰部(buccal)等神經分支。前額分支於眉毛部位穿過眼輪匝肌,而頰部分支則與顴部分支形成角神經(angular nerve),並經過內側眼角的位置,同時支配皺眉肌與鼻眉肌。

二、橫向的眉間紋(皺眉紋)
1. 肌肉動作:
橫向的眉間紋(皺眉紋)來自鼻眉肌(又稱為「稜椎肌」,procerus m.)的作用,可將眉毛內側下拉,形成橫向的皺紋,肌肉起源自下方鼻骨的肌腱,附著於眉毛之間的前額皮膚

2. 神經解剖學:
鼻眉肌受到顏面神經的頰部分支與顴部分支共同形成的角神經支配控制。

參考文獻: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06;59(4):366-72.
Ann Plast Surg. 2004 Feb;52(2):140-3.
J Cosmet Dermatol. 2009 Mar;8(1):24-6.
J Am Acad Dermatol. 2008 Jun;58(6):1061-72.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亦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與出處,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專長與門診時間表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09/ntuh-dermatology-opd.html,謝謝!

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專長與門診時間表

皮膚部如何找醫師

參考病症-醫師名單
皮膚外科雷射特約診(痘疤整形、色素母斑、血管瘤、皮膚惡性腫瘤)
專任:紀秀華、陳昭旭、廖怡華、邱政偉、洪楨邦、沈宜萱
兼任:王修含、許致榮

接觸性及職業性皮膚病(溼疹、接觸性皮膚炎、藥物過敏)
專任:朱家瑜
兼任:莊德揚、孫啓璟

青春痘(痤瘡、脂漏性皮膚炎、臉部溼疹、毛囊角化症)
專任:邱品齊、邱政偉
兼任:王修含、賴碧芬

黴菌及感染性皮膚病(足癬、甲癬、體癬及深部黴菌感染)、漢生病
專任:廖怡華、詹智傑、洪楨邦
兼任:全鳴鐸

免疫性皮膚病(紅斑性狼瘡、皮肌炎、鞏皮症、(類)天疱瘡、藥物疹、血管炎)
專任:王莉芳、朱家瑜
兼任:楊佳懿、卓雍哲

小兒皮膚(各種小兒皮膚病)
專任:邱顯清、戴仰霞

異位性皮膚炎(小兒及成人異位性皮膚炎)
專任:王莉芳、戴仰霞、朱家瑜
兼任:卓雍哲

色素斑(色素沉著、白斑)
專任:紀秀華

乾癬
專任:蔡呈芳
兼任:王鼎舜

除皺、止汗、色素移植(肉毒桿菌素、多汗症、老化〔皺紋〕、白斑)
專任:蔡呈芳

雷射及藥粧保養品諮詢專任:邱品齊

掉髮
專任:林頌然、蔡呈芳
兼任:詹融怡

精神皮膚病
兼任:張俊祥

皮膚美容
專任:邱政偉
兼任:吳英俊

皮膚高頻超音波
專任:王修含

一般皮膚病

兼任:陳香蓉、尹國霖、陳小菁、陳玄祥、陳怡穎、唐豪悅、陸惟誠、許郡安、張基亮、吳英俊、陳芊彣、高榮廷、吳佳真、吳宜珉、江玉嬌、柯玫如、李芳瑜、邱顯鎰、鄭煜彬、李政翰、蔡佳芬、施怡賢、陳怡君

皮膚部如何找醫師

參考病症-醫師名單
皮膚外科雷射特約診(痘疤整形、色素母斑、血管瘤、皮膚惡性腫瘤)
專任:紀秀華、陳昭旭、廖怡華、邱政偉
兼任:王修含、許致榮、烏惟新

接觸性及職業性皮膚病(溼疹、接觸性皮膚炎、藥物過敏)
專任:朱家瑜
兼任:莊德揚、孫啓璟

青春痘(痤瘡、脂漏性皮膚炎、臉部溼疹、毛囊角化症)
專任:邱品齊、邱政偉
兼任:王修含、賴碧芬

黴菌及感染性皮膚病(足癬、甲癬、體癬及深部黴菌感染)、漢生病
專任:廖怡華、詹智傑
兼任:全鳴鐸

免疫性皮膚病(紅斑性狼瘡、皮肌炎、鞏皮症、(類)天疱瘡、藥物疹、血管炎)
專任:王莉芳、朱家瑜
兼任:楊佳懿

小兒皮膚(各種小兒皮膚病)
專任:邱顯清、戴仰霞

異位性皮膚炎(小兒及成人異位性皮膚炎)
專任:王莉芳、戴仰霞、朱家瑜

色素斑(色素沉著、白斑)
專任:紀秀華

乾癬
專任:蔡呈芳
兼任:許智恭、黃沛盈

除皺、止汗、色素移植(肉毒桿菌素、多汗症、老化〔皺紋〕、白斑)
專任:蔡呈芳

雷射及藥粧保養品諮詢專任:邱品齊

一般皮膚病
專任:邱政偉
兼任:沈宜萱、陳香蓉、尹國霖、洪楨邦、陳小菁、陳玄祥、陳智亮、陳怡穎、唐豪悅、陸惟誠
吳啟欽、許郡安、張基亮、詹融怡、吳英俊、陳芊彣

精神皮膚病
兼任:張俊祥

皮膚美容
專任:邱政偉
兼任:吳英俊

皮膚高頻超音波
專任:王修含

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專長與門診時間表

皮膚部如何找醫師

參考病症-醫師名單
皮膚外科雷射特約診(痘疤整形、色素母斑、血管瘤、皮膚惡性腫瘤)
專任:紀秀華、陳昭旭、廖怡華、邱政偉
兼任:曾忠仁、王修含、許致榮

接觸性及職業性皮膚病(溼疹、接觸性皮膚炎、藥物過敏)
專任:朱家瑜
兼任:莊德揚、孫啓璟

青春痘(痤瘡、脂漏性皮膚炎、臉部溼疹、毛囊角化症)
專任:邱品齊、邱政偉
兼任:王修含、賴碧芬、馮愛真

黴菌及感染性皮膚病(足癬、甲癬、體癬及深部黴菌感染)、漢生病
專任:廖怡華、詹智傑
兼任:全鳴鐸

免疫性皮膚病(紅斑性狼瘡、皮肌炎、鞏皮症、(類)天疱瘡、藥物疹、血管炎)
專任:王莉芳、朱家瑜
兼任:楊佳懿

小兒皮膚(各種小兒皮膚病)
專任:邱顯清、戴仰霞

異位性皮膚炎(小兒及成人異位性皮膚炎)
專任:王莉芳、戴仰霞、朱家瑜

色素斑(色素沉著、白斑)
專任:紀秀華

乾癬
專任:蔡呈芳
兼任:許智恭、黃沛盈

除皺、止汗、色素移植(肉毒桿菌素、多汗症、老化〔皺紋〕、白斑)
專任:蔡呈芳

雷射及藥粧保養品諮詢
專任:邱品齊

一般皮膚病
專任:邱政偉
兼任:沈宜萱、陳香蓉、尹國霖、洪楨邦、陳小菁、陳玄祥、陳智亮、蘇琳惠、陳怡穎、唐豪悅、陸惟誠、吳啟欽、許郡安、張基亮

精神皮膚病
兼任:張俊祥

皮膚美容
專任:邱政偉

皮膚高頻超音波
專任:王修含


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專長與門診時間表

台大醫院100 年3~4 月份門診時間表
皮膚部門診時間(看診地點:西址二樓)
註一:◎為教學診,因進行教學討論,可能等候時間較長。
註二:未開放:係由醫師自行約診,不接受現場掛號或網路電話掛號。
註三:**為補充說明,非看診日期。
註四:初診:限皮膚部初次就診。

上午 上午
說明預約碼診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說明預約碼 診 星期一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18101 01 蔡呈芳 曾忠仁 **接觸性皮膚病莊德揚 王莉芳 1,3,5週118107 07 陳怡穎
普 118105 05 沈宜萱 邱政偉 陳小菁 2 , 4 週118107 07 全鳴鐸 許郡安
通 118106 06 洪楨邦 陸惟誠 邱政偉 賴碧芬 下午
門 118107 07 邱顯清 陳昭旭 總醫師 說明 預約碼 診 星期一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診 118109 09 詹智傑 218101 01 邱顯鎰
118113 13 吳英俊 邱顯清 張俊祥 218102 02 廖怡華**黴菌及感染性皮膚病
色素異常118102 02 紀秀華 218105 05 詹智傑、許智恭**共同看診 陳香蓉
皮膚外科雷射 118102 02 紀秀華 廖怡華 陳昭旭 邱政偉 218107 07 吳佳真
輪流看診118106 06 莊士迪、江玉嬌
普通門診
218109 09 鄭煜彬
119601 01 楊佳懿 接觸性皮膚炎218113 13 朱家瑜 孫啓璟
119605 05 王莉芳 限初診218109 09 ◎孫啓璟
免疫性皮膚病119607 07 陳智亮 (第1週) 限複診218101 01 朱家瑜 **免疫
119607 07 戴仰霞 (第3週) 220102 02 邱品齊 **淡斑抗老藥妝諮詢、青春痘
119607 07 吳宜珉 (第5週) 乾癬218102 02 蔡呈芳
自費門診127807 07 蔡呈芳 **除皺止汗色素移植 1,3,5週218101 01 陳怡君
限初診118109 09 ◎紀秀華 ◎邱顯清 2 , 4 週218101 01 李幸娟
限複診118102 02 王修含 **青春痘、痘疤 2 , 4 週218106 06 許致榮
教學診118109 09 ◎吳啟欽 ◎尹國霖 1,3,5週218106 06 陳芊彣
掉髮118113 13 蔡呈芳 2 , 4 週218106 06 何冠頤
1,3,5週118101 01 陳玄祥 2 , 4 週218107 07 黃沛盈
2 , 4 週118101 01 蘇琳惠 1,3,5週218109 09 高榮廷
1,3,5週118105 05 烏惟新 2 , 4 週218109 09 唐豪悅
2 , 4 週118105 05 張基亮 免疫性皮膚病未開放 07 王莉芳

轉載自http://www.ntuh.gov.tw/OPD/DocLib7/DERM.pdf

VBeamII(櫻花雷射)國際研討會-王修含醫師

【訓練課程】新式染料雷射VBeamII(櫻花雷射)國際研討會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Candela原廠櫻花雷射訓練課程講師/ 種子醫師)

最近接受VBeamII染料雷射原廠美國Candela肯第拉雷射公司妥託,
舉辦新世代染料雷射VBeamII(即台灣俗稱的「櫻花雷射」)國際研討會,
訓練來自國外的皮膚科與整形外科醫師施行各項相關的皮膚治療。

「櫻花雷射」屬於波長595nm的雷射,也就是新型的「染料雷射」,儀器設計與傳統舊式易產生淤青副作用的染料雷射不同,屬於新世代的長脈衝式染料雷射(VBeamII),除了傳統染料雷射的治療範圍,亦具類似脈衝光的治療作用,訴求回春淡斑的美容保養治療,故稱為「櫻花雷射」。

櫻花雷射-新世代脈衝式染料雷射VBeamII簡介如下: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2688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VBeamII國際醫師訓練課程綱要如下:

Speaker: Shiou-Han Wang, MD (王修含 醫師)

Doctor of Medicine (M.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aster of Scienc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iomedical Electron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achelor of Scienc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irector, Liberal Vigor Dermatologic Clinic & Cosmetic Medical Center, Kaohsiung, Taiwan
Dermatological Specialist of Dermatological Surgery & Laser/ Acne & Scar/ High Freqeuncy Ultrasou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Taipei, Taiwan

April 14th, 2011 (Thursday)
10:00 – 10:50
Introduction & Basic Concepts for Pulsed Dye Laser (PDL)

11:00 – 11:50
New Generation, Long-pulse PDL: VBeam II

12:00 – 13:30  Lunch

13:30 – 15:30
Clinical Practice & Demonstration

April 15th, 2011 (Friday)
10:00 – 10:50
PDL (Vbeam II) for Traditional Indications

11:00 – 11:50
PDL (Vbeam II) for Novel Applications

12:00 – 13:30  Lunch

13:30 – 15:30
Clinical Practice & Demonstration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歡迎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