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保養品的維他命C有幾種?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vitamin-C.html,謝謝!


醫美保養品的維他命C有幾種化學形式?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維生素C又稱為「維他命C」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皮膚美白抗老化成分,
但又常聽到左旋C、酯化C、脂化C、美白C..等一堆名詞,
到底維生素C共有幾種?

目前藥妝保養品常用的維他命C,其實共有三種化學結構:

最原始的成分是維他命C的活性形式,即L -抗壞血酸(L-ascorbic acid,簡稱AA)。
此處的L是化學上的「左式分子結構」之意,與旋光性無關,但當年以訛傳訛,被翻譯者誤認為「左旋」之意,所以出現「左旋C」的俗稱。正確完整的表示法應為「左式右旋抗壞血酸」,也就是L-(+)-ascorbic acid,L為L-form左式,(+)則代表右旋光性。


圖:維生素C(維它命C, ascorbic acid)還原態的結構式,引用自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1/Ascorbic_acid_structure.png

L -抗壞血酸形式的活性維生素C,常會因為接觸空氣而氧化,
形成黃色的去氫抗壞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讓消費者不敢使用,
所以研究人員進而研發較穩定的酯化衍生物,也就是俗稱的「酯化C」(脂化C是錯誤的說法)。
維生素C的酯化物共有兩種:
1. 抗壞血酸-6-棕櫚酸酯(ascorbyl-6-palmitate,簡稱AP)
2. 抗壞血酸磷酸鎂(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簡稱MAP)

比較這三種維他命C化合物在溶液與乳液中的穩定性:
最穩定的是抗壞血酸磷酸鎂,再來是抗壞血酸-6-棕櫚酸酯,最不穩定的是L -抗壞血酸,
也就是MAP > AP > AA。

人體可否自行合成維生素C?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vitamin-C-synthesis.html,謝謝!

人體可否自行合成維生素C?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維生素C(維他命C)又稱為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大多數植物與動物皆能自行合成維生素C,尤其綠色蔬菜與柑橘類水果的含量甚高。

維生素C對皮膚保養的效果
維生素 C是一種天然的水溶性抗氧化劑,具有美白、抗老化的效果,是皮膚合成膠原蛋白所需的成分,也能預防與治療被日光(紫外線)傷害的皮膚,所以廣泛應用於皮膚科的藥妝保養品。缺乏維生素C會影響膠原蛋白合成,導致壞血病(scurvy)。

什麼是「左旋C」?
維他命C的活性形式為L -抗壞血酸(L-ascorbic acid),俗稱「左旋C」,但其實「左旋C」是以訛傳訛的錯誤名稱,因為這裏的L與化學上的旋光性無關,正確完整的表示法應為「左式右旋抗壞血酸」,亦即L-(+)-ascorbic acid,L為L-form左式分子結構,(+)為右旋的意思。

人體可否自行合成維生素C?
人體可合成多種營養素,但卻無法自行合成維生素C,因為人類缺乏形成維生素C所需要的重要酵素,也就是 L -葡萄糖酸-γ-內酯氧化酶(L-glucono-gamma-lactone oxidase),因此一定必須從食物來源獲得維生素C。

哪些動物也無法合成維生素C?
失去合成維生素C能力的動物,除了人類,還包括某些雀形目(passerine)的鳥類,以及蝙蝠,原因可追溯自這些動物在演化時期祖先發生的基因突變。

維生素C只用吃的足夠嗎?
一般的均衡飲食就足以提供人體日常基本代謝所需的維生素C。

但如果想得到美容效果,單純口服維生素 C的效果可能還不夠,因為口服維生素C的吸收受到腸道主動運輸機制的限制,就算吃了高劑量的維生素C,皮膚中的維生素C濃度也有限。換句話說,腸道內的「搬運工人」數量有限,並沒辦法把短期內湧入的高劑量維生素C全部都搬運到血液中,進而運送到皮膚,所以局部塗抹活性的維生素 C對皮膚美容保養具有重要功能。

圖: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
引用自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3/Ambersweet_oranges

人體基本代謝所需的維生素C(最低需求)
維生素C是水溶性的維他命,所以無法溶解到脂肪而儲存在體內,需要每天補充,以下列出基本代謝所需的補充量,但事實上皮膚美容保養需要更高的劑量,只要配合充足飲水,多餘攝取的成分會自然由尿液中排出,並不像脂溶性維生素會造成毒性,一般成年男性與懷孕、哺乳期婦女每日最高攝取量可達2000毫克。
(資料來源: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ency/article/002404.htm)

嬰幼兒

  • 0 – 6個月: 40 mg/day
  • 7 – 12個月: 50 mg/day
  • 1 – 3歲: 15 mg/day
  • 4 – 8歲: 25 mg/day
  • 9 – 13歲: 45 mg/day

青少年(14-18歲)

  • 女生: 65 mg/day
  • 男生: 75 mg/day

成人(19歲以上)

  • 男性: 90 mg/day
  • 女性: 75 mg/day

【連署】搶救台大校門口 連署行動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NTU-sky-line.html
,謝謝!


【連署】搶救台大校門口 連署行動

台大校園不是台大教職員與學生的資產而已,
它也是全國民眾所擁有的空間,兼具休閒運動的公園功能,
台灣大學是具台灣國際代表性的高等教育機構,
校門外的廣場也是推動台灣民主活動、社會學運的發祥地,
並於1998年5月經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公告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某些台大校園內的建築物,則為國家三級古蹟,如校門附近的舊總圖書館)
校園入口意象非比尋常,
建請台大行政主管人員,
請不要為了少許的空間利益,破壞台大純淨美麗的天際線。
                                                                                                by 王修含 醫師

連署連結: [加入團體連署]  [加入個人連署]


圖:台大人文大樓完工後的校園大門景觀(3D模擬)(圖片轉載自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111002212900)


圖:台大校園原本美麗的大門景觀(王修含攝於2009年8月,降半旗僅為巧合,似哀悼校方此粗暴的決策)

以下說明與圖片,轉載自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0111002212900

主旨:搶救台大校門口 連署行動
 
連署訴求:


台大,即將發生校園景觀上的巨變。

緊臨校門口、椰林大道最前端的舊洞洞館基地,即將發包興建一座高樓層、高密度的人文大樓,其巨大量體與突兀風格,將直接衝擊台大校門入口意象與整體椰林大道歷史景觀。

人文大樓有多大?

人文大樓是把三座新生大樓的量體壓在校門口旁

人文大樓總樓地板面積16007.4平方米(含農陳館)   新生大樓總樓地板面積5200平方米

原先規劃地上三層、地下二層的「人文館」,在多年的籌備過程中暴增為地上最高九層(更挑空到十層)、地下一層的「人文大樓」。三年後,從新生南路往羅斯福路走,離大門還很遠,但是地標已經改變,人文大樓像巨人般高聳地迎接你,就像新生南路左側的101。拐進校門口,以圖書館、椰林、綠意來滋養台大人的安靜校園氛圍不再。人文大樓會像信義計畫區商辦大樓般,雄踞椰林大道左側。

今年1115日是台大創校82週年的紀念日,校慶前夕我們緊急發動全校師生與畢業校友的連署行動,就是為了保住一個「有尊嚴有人文特色的台大校門口」,不讓公共決策的失誤與開發主義的迷思,破壞了台大最珍貴的景觀風格。

我們只有一個校門口,只有一條椰林大道,我們必須確保台大最重要的入口意象與椰林大道整體的尺度和諧。請加入我們的連署行動,以集體的力量護持台大。

具體訴求:

1. 降低人文大樓總量體
尊重校門口的原有意象,修改高度、降低量體,將部份量體與配合之興建經費,轉移到校園其他基地,以「低密度」確保台大校門口天際線的謙遜。

2. 更改人文大樓建築風格
人文大樓必須同時考慮台大校門的入口意象,並兼顧基地周遭歷史建築的「人文精神」風格,以維持椰林大道整體景觀的和諧,營造與台大風格與軸線景觀相稱的建築,並從功能性、社會性與安全性,重新考量公共空間的設計。

台大人文大樓的規劃,目前已通過校內所有審查,預計2011年7月發包開工,2013年8月完工。然而,大多數的台大人並不知道人文大樓的未來樣貌將對台大的景觀造成何等破壞!

為何這樣一座與椰林大道校園周遭(校門口,舊總圖,一號館,農陳館等)完全不搭調的建物,會出現在我們的校門口呢?如此超大量體、超高密度、類似水泥住宅或商辦大樓的建物,又將如何徹底改變台大校門的入口意象呢?

(1)樓高過高、量體配置失當
人 文大樓的設計沒有妥善解決文學院各系所的空間需求,研 究與教學空間狹小,公共空間大而無當,量體配置失衡。一樓挑空、連續性剪力牆的設計,與椰林大道其他重要建築物的古典、厚重、立面退縮等原則違背,過大量 體又使建築物必須向上發展。近新生南路九層樓高的大樓屋頂層與屋突設計,更進一步墊高了建築高度,對鄰近的校門與舊總圖校史館形成壓迫。巨人式的人文大樓 將成為椰林大道的霸凌建築。

(2)公共空間不能支持人文與社會的互動
人 文大樓應該是台大校園中最有人文品味,營造師生對話的 空間。但目前的設計,一樓平面運用大量剪力牆、下挖式天井、景觀水池以及挑高走道的設計,使空間感變得冰冷且破碎,難以形成師生們偶遇停留談天或較長時間 活動的親切角落。此公共空間的設計,以景觀的人工美感為重,犧牲功能與社會性,也造成許多治安與管理死角,徒增安全疑慮。

根 據目前台大校園設計準則第二十八條的規定,校總區之校園建築天際線應以大學廣場、新 生南路校門口、行政大樓、椰林大道及其兩側建築群…為景觀控制軸線(基準)。綠地、歷史建築周邊,應訂定景觀控制基準。新建築之高度以不影響景觀控制軸線 (基準)之視覺景觀為原則。但是目前人文大樓的設計建築師為求個人風格而犧牲使用者權益,使台大校門口即將出現一棟5-5-9層的「水泥墳墓」。

校園使用的主體是師生,應有更開放的參與討論。但截至目前大多數台大師生仍然還不知道人文大樓的設計樣貌,也無法評估未來的衝擊。對此重大校園景觀事件的 決策,必須廣納台大師生與校友之建議,才能避免人文大樓成為台大公共決策的災難,亦能護衛台大長久以來校風的開放與民主。

我們只有一個校門口,只有一條椰林大道,我們必須確保台大最重要的入口意象與椰林大道整體的尺度和諧。請加入我們的連署行動,以集體的力量護持台大。

 

註:

上圖一為人文大樓完工後的台大校門景觀 (3D模擬圖)

下圖一為新生南路校門口對面看到的人文大樓( 取自台大校發會簡報)

下圖二為人文大樓與舊總圖校使館的不協調感(3D模擬圖)
 

發起單位:台 大建城所 劉可強 夏鑄九 畢恆達 黃麗玲 王志弘 康旻杰 張聖琳 社會系 瞿海源 陳東升 藍佩嘉 李明璁 社工系 余漢儀 政治系 黃長玲 江瑞祥 法律系 陳妙芬 財金系 管中閔 地理系 徐進鈺 黃宗儀 化工系 陳立仁 物理系 朱士維 新研所 洪貞玲 外文系 劉毓秀 張小虹 朱?


相關連結: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附件下載:檔案一
 
 

已加入連署的單位(按加入先後次序排列,僅列出前十筆)

明曜親子館
美麗少年電影有限公司
小畢空間出版社
晶晶書庫
綠色文化交流俱樂部
財團法人淨竹文教基金會
綠黨
高雄餐旅大學

目前連署團體數:8 個   看完整名單

目前連署人數:728 人   看完整名單

 [加入團體連署]  [加入個人連署]
  

鉺雅各雷射說明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Er-YAG-laser-instruction.html,謝謝!

鉺雅各雷射(Er:YAG laser)說明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版權所有,由台北市衛生局公佈於網站提供民眾參考下載。

簡介:
鉺雅各雷射為一種波長2940nm 汽化式剝脫性(ablative)雷射,主要作用是將皮膚組織汽化,用來
去除表皮增生性病灶或治療疤痕。

適應症(僅列常用):
皮膚腫瘤、除痣、疤痕、角化症、除皺等。

注意事項:
1. 曾有局部麻醉藥劑或外用藥膏過敏的患者請於術前告知醫師。
2. 治療後可冰敷直至熱脹感緩解。治療完當天可間歇冰敷,以促進紅腫熱脹的消散。
3. 治療後會留下擦傷般之表淺傷口,此時盡量避免碰水並依醫師指示照顧傷口,以免
造成傷口感染及留疤的機會。
4. 治療後3~7 天內會有出血,並逐漸轉成痂皮,痂皮約在1~2 週內自行脫落,痂皮脫
落前有輕微搔癢,切記不可搔抓。
5. 術後加強防曬,以防反黑(即雷射後色素沈澱)。
6. 避免可能造成感染或刺激皮膚之行為,例如:做臉、敷臉、去角質、塗抹刺激性保
養品、泡溫泉等。

副作用及相對不適應症:
1. 孕婦、光敏感皮膚及感染性傷口,治療前應由醫師評估。
2. 若有皮膚乾癢不適、曬傷、濕疹、毛囊炎或色素沉澱等的部位,不適做雷射治療。
3. 治療後可能有色素沉澱現象產生,應延緩或停止治療。
4. 如有傷口感染或化膿,需接受抗生素治療。
5. 如有輕微凹疤,一般需6~12 個月後才會慢慢淡化。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版權所有
請參考本會網站「皮膚雷射治療守則」

資料來源: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http://www.derma.org.tw/upload/combo/20100907145647748622399.pdf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http://www.health.gov.tw/Portals/0/醫護管理處/鉺雅各雷射說明.pdf

註:可參考本站另一篇介紹鉺雅各磨皮雷射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2239

2010年皮膚科年會研究論文發表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2010-lecture-laser-imaging.html,謝謝!

2010年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年會研究論文發表-雷射光熱治療之即時定量式腫瘤活體熱影像技術


Technique for real-time in vivo quantitat
ive thermal imaging during laser-induced thermotherapy in tumor treatment
雷射光熱治療之即時定量式腫瘤活體熱影像技術

王修含1, 2 魏振瑋3 李百祺1, 3 紀秀華2
1國立臺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2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皮膚部
3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背 景:連續波雷射誘導熱治療可藉由加熱來破壞腫瘤。與抗體連結的金奈米桿可特定性地與腫瘤結合,實現電漿光熱治療,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率。在電漿光熱治療的 過程,非侵入式的光聲技術可用來監測局部溫度,並可結合超音波產生解剖學影像。但迄今尚未開發出可應用於活體治療的即時定量式光聲熱影像技術。

目的:利用光聲技術,實現可應用於電漿光熱治療的即時活體定量式熱造影,以增進治療安全性與效率。

方法:含有石墨的瓊脂糖凝膠可用於仿體研究。在活體動物實驗中,則使用皮下接種OECM1鱗狀細胞癌的NOD-SCID雄性小鼠利用脈衝式雷射可產生光聲信號的振幅。在光聲造影時,金奈米桿可用來強化光聲信號的對比。 我們設計一套結合超音波與光聲影像的雙模系統,可定位腫瘤並辨識奈米粒子。Grüneisen 參數可決定聲壓振幅,而在軟組織內,此參數與溫度呈線性相關,因此可用於監測溫度的技術,並進一步擴展為二維空間的定量式熱造影技術。

結 果:在仿體實驗中,可精確地測量雷射照射區域的溫度,並進而描繪出定量式的熱影像。採用特定抗體連結的金奈米桿,可實現選擇性的標靶式熱治療。在活體實驗 中,定量式熱影像可應用於受到雷射照射的腫瘤,並證實此技術之可行性。在熱治療後,對腫瘤進行病理檢查,可發現腫瘤架構受到破壞,但周邊與腫瘤內的非癌化 細胞,雖然同時受到連續波雷射的照射,但卻未受到破壞。

Fig. 1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PA-signal amplitude have highly linear relationship.

Fig. 2 Bimodal images obtained before (a) and 30 minutes after (b) injecting nanorods. After injecting the nanorods but without LIT, a significant PA signal appeared in the hypoechoic tumor region which can be detected with pulsed laser (blue arrows). (US: grayscale, PA signal: pseudocolor)


Fig. 3 A quantitative 2-D in vivo thermal image of the laser irradiated tumor region. The core region reached the hyperthermic condition which can kill the tumor cells.

結論:本研究顯示標靶式電漿光熱治療可藉由連結抗體的金奈米桿,選擇性地滅殺腫瘤細胞。在活體熱治療的過程中,可利用光聲技術實現即時定量式的熱影像造影。


Fig. 4 (a) Thermotherapy selectively destroyed the tumor structure which compatible with the thermal imaging. The peripheral tissue was preserved. (b, c) Necrotic tumor cells (red arrows) and intact fibroblasts within the tumor (green arrows). (d) Intact hair follicles near the tumor (yellow arrows) despite being irradiated by the CW laser.


Technique for real-time in vivo quantitat
ive thermal imaging during laser-induced thermotherapy in tumor treatment
雷射光熱治療之即時定量式腫瘤活體熱影像技術

Shiou-Han Wang1, 2, MD, MS; Chen-Wei Wei3, PhD; Pai-Chi Li1, 3, PhD; Shiou-Hwa Jee2, MD, PhD
1Graduate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lectronic and Bioinformatic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3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BACKGROUND: Continuous wave (CW) laser-induced thermotherapy (LIT) can generate heat to destruct tumor. Antibody-conjugated gold nanorods (AuNRs) can specifically bind to tumor to facilitate higher therapeutic efficacy to implement plasmonic photothermal therapy (PPTT). During PPTT, a noninvasive photoacoustic (PA) technique may monitor the local temperature, and ultrasound (US) can be combined for anatomical imaging. However, in vivo real-time quantitative PA thermal mapping has not been carried out yet.

OBJECTIVES: With PA technique, we desired to achieve real-time in vivo thermal mapping quantitatively during PPTT for better therapeutic safety and efficacy.

METHODS: Agarose gel containing graphite was used for phantom study. NOD-SCID male mice subcutaneously inoculated with the OECM1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ere used for in vivo animal experiment. The amplitude of the PA signal was generated with a pulsed laser. During PA imaging, the PA-signal contrast was augmented with AuNRs. We designed a bimodal system employing both US and PA images to locate the tumor and recognize nanoparticles. The Grüneisen parameter determines the acoustic pressure amplitude and i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temperature of soft tissue. This parameter can be applied for temperature monitoring technique, and further utilized to construct the two 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thermal imaging.

RESULTS: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thermal mapping of laser-irradiated area can be exactly measured and drawn quantitatively in the phantom study. Targeted thermotherapy could be implemented selectively by using specific antibodies-conjugated AuNRs. The quantitative thermal image of the laser-irradiated tumor was produced in the in vivo study to confirm this technique. The tumor was examined pathologically after thermotherapy. Destroyed tumor architecture and preserved peripheral and intratumor noncarcinoma cells were found despite irradiated by the CW laser simultaneously.

CONCLUSIONS: The study showed that targeted PPTT can be performed with antibody-conjugated AuNRs to selectively eradicate tumor cells. During in vivo thermotherapy, real-time quantitative thermal imaging can be achieved with PA technique.

電波拉皮說明


Hello~我是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本站搬家囉!

由於Yahoo奇摩部落格將停止服務,
本文之完整版已搬遷至 

http://www.skin168.net/2013/10/radiofrequency-instruction.html,謝謝!

電波拉皮說明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版權所有,由台北市衛生局公佈於網站提供民眾參考下載。

簡介:
電波拉皮利用電磁波加熱皮膚的深部組織,刺激皮膚再生反應,誘導新生膠原蛋白產生,
逐漸產生皮膚緊實的效果。由於個人可忍受之治療劑量及皮膚復原能力不相同,
因此治療效果也有差異。

適應症(僅列常用):
皮膚老化或鬆弛。

注意事項:
1. 曾有局部麻醉藥劑或外用藥膏過敏的患者請於術前告知醫師。
2. 治療後3~7 天內會有微紅及腫脹。如有水疱產生,則可在局部冰敷,並依醫師指示照顧傷口。如有需要須回診作進一步處理。
3. 清潔及保養需輕柔,可用溫和的洗面乳清洗。必要時需加強保濕。
4. 避免可能造成感染或刺激皮膚之行為,例如:做臉、敷臉、去角質、塗抹刺激性保養品、泡溫泉等。

副作用及相對不適應症:
1. 治療禁忌:孕婦、裝置心律調節器者。
2. 若有皮膚乾癢不適、曬傷、濕疹、毛囊炎或色素沉澱等的部位,不適於治療。
3. 極少數病人有局部灼傷及皮下脂肪受損局部凹陷。若合併灼傷之傷口感染或化膿,需接受抗生素治療。
4. 非必要盡量避免全身麻醉。
5. 若有感染性傷口應由醫師評估。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版權所有
請參考本會網站「皮膚雷射治療守則」

資料來源: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 http://www.derma.org.tw/upload/combo/20100907145615748622399.pdf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http://www.health.gov.tw/Portals/0/醫護管理處/電波拉皮說明.pdf

註:電波拉皮作用原理,可參考本站文章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2416,並可參考另一篇第三代電波拉皮CPT震動式探頭的介紹 http://tw.myblog.yahoo.com/skindr-wang/article?mid=2219